为什么要到那里作战,而不是在别处?到那里要跟什么人多少人作战,仗要怎么打?把这些定下来,如何保证按着自己想好的来,而不会发生意外?你现在可能觉得我说的这些多余,行军打仗谁会忽略这些?但实际上真正打起仗来,总是在这些地方出现疏忽,那时就悔之晚矣!”
韩琦拱手:“谨受教!云行说的这些,我会格外留意的!”
徐平停住脚步,看着不远处的大山。此时已到初夏,山上重要变得郁郁葱葱,天地间一切又重新变得有活力起来。然而他的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只觉得有无数的话要跟韩琦讲,有无数的东西要教给他,却又无从说起,心中郁闷。不是徐平好为人师,而是泾原路正当葫芦川谷道的要冲,从秋后开始,一切的战事都会围绕那里。如果元昊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左路,环庆路那里,徐平这里可能没有大战,但不管怎样泾原路是免不了的。这样一处重要的战场,容不得半点疏忽,那里的差错需要左右两翼数倍的兵力去弥补。徐平实不想因为低级的失误在党项那里过多地浪费人力物力,有这时间做什么不好?
卓罗城一战让徐平看清了元昊的虚实,现在只要宋军不出现失误,稳扎稳打,三两年间也可以把党项打崩溃。只要给徐平一两年的时间,牢牢夺取并占住天都山,则对党项的局势就豁然开朗,牢牢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人力有时而穷,世间的事哪里是你想到就能够做到的呢?韩琦虽然对秦州的军改并不热情,但他在泾原路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如果换了范仲淹来,徐平连这样苦口婆心劝说的机会都不会有。范仲淹对西北局面自有一套看法,而且他还有一整套的人员班子,根本就不会理会别人说什么。如果换了王沿来,估计更糟,来不来见徐平一面都不好说。
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徐平对韩琦道:“我知道自己说的太多,都有些婆婆妈妈了,话说多了会适得其反。唉,明白讲吧,稚圭,秋后的战事必然是围着泾原路打,不管是党项先打东边还是先打西北,总之是会沿着葫芦川谷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