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材料郭谘也做了改变,不再强求用钢或者用铜,而是改成了铁壁铜芯。即外壳用铁铸,内壁再嵌入一个铜套,铜套外径做成锥形,与锥形的外壁内孔恰好反过来,利用铜的塑性强行压入铁外壁里。嵌入之后,再用标准的钢辊重新挤压内壁,达到光滑一致的效果。即炮管要求最高的内壁,不再靠加工的技术精度,而是利用铜的延展性,由标准的钢辊模具来保证。如此一来,炮管的制作难度便就大大降低了,生产速度也大提高,达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而且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校炮,可以使用标准钢辊再挤压一次即可,比加工成型的炮管维护成本也降低了很多。当然这样做的缺点也很明显,即内壁的铜胎硬度不够,火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内壁便不再光滑,必须重新校正。
这个年代的战争形式决定了,除了一些特殊场合,火炮还对战争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一种武器要充分发挥作用,要有一整个系统支撑,徐平可以制出火炮来,这个配合火炮作战的系统是他一下子完善不来的。只能交给时间,随着战争实践的增多,军队在实践中学**结,慢慢改进出一套充分利火炮威力的作战体出来。
对徐平来说,这样的火炮在这个进候足够用了,他本来也没想着靠火炮包打一切,这仅是一种辅助武器。战场决胜,还是要靠优秀的指挥,去一刀一枪拼杀出来。
在徐平眼里,能够在草原大漠行进的大车比火炮更加重要,有了这样的车,能够极大增加军队的机动能力,扩大作战范围。骑兵使用这种大车,相对于倚靠马和骆驼运输物资的党项骑兵,将能够获得更远的作战距离,携带更充足的作战物资。这种装备,才是充分发挥农耕民族军队技术和物资充足的优势的装备。
带着徐平看新制的大车,郭谘也有些兴奋,口中道:“经略,莫要看这大车跟以前看上起来大致一样,其实那些不起眼的地方,才是真正有用的!”
一边说着,一边指着两个轮子道:“经略且看,现在大车,轮子比以前大了许多!”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