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以上,必须在这里学半年以上,诸般考校都过,才能进入军中实任各级统兵官。在营里军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学到,若要了解军事,这里最好不过。”
此时李璋已经升到恩州刺史、内园使,官阶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但与以前在赵祯身边不同的是,到了西北之后他是凭着军功升上来的,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抛开那个皇帝表弟的身份不谈,就以现在李璋的官职,韩琦也要客客气气。韩琦的官位,全在那个天章阁待制上,论起本官还要低于李璋。
不过韩琦对徐平把自己安排到训练新兵的地方感到极为别扭,虽然不好反对,神情却极为冷淡。听了李璋的话,拱手道:“文明学士用心良苦,到这里我当用心体会,劳烦衙内。”
李璋见韩琦虽然说得客气,神色却不热心,本来的热情便就淡了。他自己系统的军事知识几乎全都是在各个新兵营里学到的,哪个官员来了,就恨不得别人跟他一样,在这里学到足以受用一生的知识。对韩琦也是一样,却没想到韩琦却不是这样想。
将校营其实应该分成两部分,一是将营,在这里作为各级统兵官,边训练边学习。还有校营,招来的是指挥使以下的小军官,在这里作为士卒,归在将营诸将之下。用徐平前世的话来讲,这里就是军校和教导队的结合体,秦州军的各级统兵官,全部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只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各种规例、制度才能推行下去,军队的正规化和专业化才能做得起来。有这些将校营和新兵营,秦州军便就跟其他禁军区别开来。
做整个将校营的主官,天天跟将校在一起培训、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向着一路帅臣转变了。李璋从知识上已经开始向一军统帅靠拢,只是没有实际经验,多是纸上谈兵罢了。以他的身份,这辈子只怕也不会有真正上战场杀敌的机会。
到了自己的帅帐,李璋对韩琦道:“经略,我们先到帅帐看一眼,对这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军中日常要做哪些事情,在这里待上一天半日便就有个大概,不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