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使兼副都部署,兼宣威军都指挥使。在编制上,徐平的帅府还少一人勾当公事,徐平还没有想好合适的人选。秦凤路的帅府五司各有职掌,虽然主持各司的多是武将,但也明白吏事,并不急着把缺的人选补进来。
徐平不在帅府的日子,军事上的决策权交给桑怿,日常事务的处置权则交给王凯。经略使的军事权力,实际上来自兼任的都部署,特别是指挥作战的权力。王凯则是秦州的监军,在现有的制度上权力有限,一切都来自于徐平的授权。徐平在秦州的军改,慢慢已经涉及到了边路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各自的权力。由于还在试行,在制度上秦州帅府与制度设计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一时改不过来,靠着徐平的直接授权在运行。
秦凤路能够如此运行的核心,还是赵祯没有收回去的便宜行事之权。这道诏书只要还在徐平的手里,很大程度上他就可以绕开枢密院和三衙,以自己的意志在秦州行事。而连续几次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徐平的权力,只是临时性的授权终究不牢靠。
大宋的军事制度在设计上分权厉害,犬牙交错,很难形成一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哪怕同一个时间,边路帅臣和边路帅臣的权力实际也是不相同的,要看兼任的官职,还要看临时给予的权力大小。现在的西北沿边五路当中,徐平的权力最大,鄜延和环庆两路的帅臣权力最小,军事上他们上面还有一个陕西路都部署夏守赟。
经过数个月的磨合,秦凤路在军事制度上的运行才正常起来,虽然还缺少制度上的保障,但已经足可以适应现在的局势。进入夏季,徐平在定西城的日子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是在秦州,军中的日常事务他已经很少插手了。
这一天,徐平在秦州帅府召见石延年、范祥、王拱辰以及新任秦州都监赵滋议事,讨论一年多来并帐为村、编户齐民的成果,以及未来制度施行的原则。
石延年道:“自一年前在秦州周边并帐为村,现在陇西县以西,天水县以北,均已经完成。原本以为会引起蕃人不满,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