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从哪里调运,在哪些关键节点建立物资储备,应付突发事件的时候从哪里来,怎么运,都有做好的应对措施。
勤能补拙,事情只要认认真真做了,不是在瞎折腾,必然会有好处回报。徐平认真做事的回报就是,他在秦凤路不管军事还是民政的动作在几路中最大最多的,但从来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从来没有出现军民报怨,后面做事的余地越来越大。徐平现在面临到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的人手不足。做事需要人,他这样做事需要的人力尤其多,可秦州到底还是边地州军,内地的官员不愿意来,这就有些难了。
讨论过了并帐为村的事情,徐平道:“如今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常讲,为了应付外忧内患,减少禁军所需的钱粮,应当寓军于民。寓军于民,不一定非要把百姓划成乡兵,让他们保甲为伍,四时教阅,而是应该在地方施政的时候时刻不忘这一点。比如,夏季雨水多的时候要来了,秦州百姓多在山谷,必然面对洪灾。真地大水来了怎么办?你不能够雨下来了再说,而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如果这计划是雨水来了,这里的大户做什么,那里的大户又该做什么,这便不叫寓军于民,哪怕这里的民户什伍编甲也不是。应该如何做?要像军中打仗一样,雨水一起,派出哪些人巡防堤坝,观测水情,如军中斥候。如果他们发现了哪里不对,要报到哪里去,什么级别的险情报到村里,什么级别的险情报到寨里,再到什么级别要报到县里,到什么样子要报到州里。做事切忌没有头绪,不管大事小事一起报到州里来,那应该管的事就反而做不了了。不管是村、寨、县、州,确认了险情,是在自己这一级可以处置的,就应该提前定好。哪里决堤了应该如何填堵,要用到多少人手,怎么征调,填堵要用多少土,从哪里挖。诸如此类事情,一切都要提前规划好,便如军中打仗一般,到时按令施行,这叫寓兵于民。其他开渠、修路、架桥,都是一样,仿军中打仗行事,做得多了形成习惯,战时刀枪一发,按照村、寨、县、州编组起来,一时不知行伍也没有关系,略一教习,便就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