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来,不知是什么大事?我武人,国事相公们商定,知会一声便可。”
吕夷简把两封文书递给他,口中道:“党项元昊请和,北边契丹又牵扯进来,此事极是重大,怎能不招你来同议?此事中间只怕有许多曲折,我们千万要仔细!”
王贻永接了文书,展开来看。一封是环庆路经略使王沿送来的,说是党项权臣野利旺荣联名其弟野利旺令以及嵬名环、卧眷诤等番人大族豪酋写了一封信函,派其教练使李文贵以这几个人的名义,送到环庆路经略使司。信中说道,自从开战以来,党项境内资用日渐困乏,就连牛羊也都卖到了契丹去,已经无法支撑。党项已经深知当初叛宋为非,愿让元昊去帝号,重新向宋称臣。特别是后面,有全族愿为天子牧牛羊一句,其谦恭为以前所未见。看到这一句,吕夷简就知道党项这次在天都山真被徐平打怕了。
另一封是河北路送来的,说是接到契丹快马传书,其使节刘六符很快就到宋境,让宋派人迎接。刘六符的来意也说得很清楚,就是劝宋与党项议和。
契丹立国自然是以契丹人为根基,但境内一直有几个汉人世家跻身高层,势力与契丹人中的几大族不相上下。势力最大的汉人四族被称为“燕四大族”,刘、韩、马、赵,世代都有位至将相的人物。刘六符便出身于四大族的刘家,又是进士出身,在契丹的身份非常显贵。契丹与宋的交往,一般是派一个契丹族的官员加一个汉人官员,单使的情况也很常见,便如刘六符这种本身就是契丹上层的汉人,或者契丹人中精通诗书的人。
派刘六符来,显然契丹这次对调解宋与党项的议和非常认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王贻永放下文书,对吕夷简道:“煞是奇怪,怎么是野利旺荣这几个番酋重臣,而不是元昊派人送书?莫不是天都山一败,昊贼威名尽丧,在其国内地位不稳?”
吕夷简摇了摇头:“这种国家大事,岂能没有元昊授意?用野利等人的名义,不过是昊贼试探而已。若是径以他的名字来书,必然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