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宋境的还是络绎不绝。现在周边全成了宋境,辖下的各部落都蠢蠢欲动,萧普达收到消息要逃到宋朝去的部落就有好几个。
这种形势下,部落兵已经完全不可用,西南面招讨司能用的只有五千戍兵。凭着这么点人马,去跟宋朝数十万军队争地盘,萧普达只想骂一句直娘贼。南院北院的王公大臣不知道怎么想的,异想天开,对面党项的镇守军还有好几万呢。
见萧普达愁眉不展,罗汉奴道:“大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只是有些风险。”
“现在这个时候,什么风险还能够比过黄河去跟宋军交兵更险?五千兵马,连地斤泽的党项人都争不过!如果他们闻风而降了宋国,合兵一处,我们还不够塞他们牙缝的!有什么办法尽管说,我自有分寸!”
罗汉奴凑上前来,小声道:“唐龙镇那里的首领来守顺,前两年元昊势大的时候,曾经应允脱宋,去归党项。现在元昊已亡,他怕宋翻起旧账,有意来投本国。”
萧普达猛地抬起头来:“这消息可确凿?唐龙镇一向摇摆,莫要中了他的圈套!”
罗汉奴道:“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元昊势大的时候,兵锋已到那里,来守顺为免兵祸,再者也是党项人,是以许了元昊归顺。到了今日,元昊败亡,宋国并了党项的全境,唐龙镇想摇摆也无计可施了。他惟有来归本朝,才能免了秋后算账。”
见萧普达沉吟不语,罗汉奴又道:“不过,唐龙镇怎么说也是宋国辖下地方,我们若许了他来归,有背盟之嫌。宋国派人来交涉,我们不好回复。”
唐龙镇原是府州折氏地盘,为其所领缘河五镇之一,与折氏一起归宋。之后隶属屡有变更,大多数的时候,是跟麟、丰、府三州类似的藩镇,为来氏世守之地。因为正处于契丹、党项和大宋三国交界之地,又是各族贸易的场所,来氏在三国之间不断摇摆。元昊势大的时候,兵锋曾到那里,来守顺以为大宋对这里已力不能及,答应了元昊归顺党项。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如今元昊败亡,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