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是靠不住的。”
萧孝穆沉声道:“马相公是老成谋国之言。誓约终究是一纸而已,这一纸要有用,须两国一起尽力。南国皇帝北来,用的是北巡之名,而不言亲征,就是此意。此时南朝大军尽入河北,本国如果不在边境增兵应对,南朝就断不了其大军的侥幸之心。”
两国定盟,不只是靠的信用,还有维护双方信用的努力。这种努力不只是要压制住本国主战派的战斗意志,还要有相应的军事布置,压制住对方主战派的声音。以为有了誓约就可以高枕无忧,从此马放南山了,那就大错特错。你自己不设防,被对方打进来,去指责对方背盟没有任何意义。双方在局部军力失衡,弱势一方要努力取得军事平衡,这才是维护盟约的态度。你这里空门大开,对方武将肯定不会放过机会,打起来不要怪对方失信。
盟约是双方的互信,一方不努力维持互信,失去了对方的信任,盟约也就不成其为盟约了。保持边境的实力对等,是维持互信的表现,这就是对峙比较国力的基础。
以为誓约一定,便就如天条一样,从此丝毫不能再改,是政治不成熟。徐平没有那么幼稚,宋朝的皇帝和大臣都没有那么幼稚。此次宋军大举进入河北,不只是示威,也是试探契丹用实力维护誓约的决心。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信,签了誓约,头顶上也并没有一个老天在看着双方。维护这种互信,是需要代价的。
沉默良久,耶律宗真问道:“现今拒马河对面,宋军有多少兵马?”
萧孝穆上前道:“禀陛下,南国皇帝带二十万大军入大名府,加上原有兵马,宋国河北路现今有大军五十余万之众。此是禁军之额,尚未算河北路的厢军和义勇。”
听了这话,就连一直面带不屑的耶律重元,脸色都沉了下来。去年丰州一战,契丹最终折羽而归,再没了用二十万人就可以对宋朝五十万大军的底气。
宋军五十多万,都是能够野战的禁军,契丹要想让这支大军不起北上的心思,最少也要布置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