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的战争,这一点耶律宗真应当很清楚。把律重元正式派往幽州,并去其判枢密院事,更多的是为皇位继承安排。
现在耶律宗真所做的,就是模仿数十年前的宋太宗,反悔兄终弟及的诺言,安排儿子将来继承皇位。趁边境局势紧张,把耶律重元踢出王庭,便是重要一步。
去年在丰州前线没有谈妥誓约,今年双方在边境对峙,比拼国力,接着谈。只要边境军力大致均衡,双方都不会冒险发动战争,耶律宗真借机办点别的事在情理之中。能够确定父死子继在传位顺序,契丹稍微吃点亏,也是能够接受的。
几人商量了一会,均觉得契丹的用意可能就是如此,两国没那么容易打起来。
判断不会打起来是一回事,认真进行战争准备是另一回事。知道不打,一切也都按照要打来进行,因为不打的前提是你对战争的准备到位了。放松警惕,本来不会发生的战事可能就会真地发生,这是双方和平的前提。
公吏进来行礼:“相公,馆伴使富舍人与契丹使于门外求见。”
“请他们进来。”公吏出去,徐平以众宰执道,“这几年刘学士往来两国,着实是不容易。但愿这次契丹君臣想明白了,能够把誓约定下来。”
几位宰执一起笑了起来。赵祯北巡,按照规矩是知会了契丹的。契丹商量之后,再次派出刘六符,以拜会北巡的真祯为名,到大名府来。拜会是礼仪,但刘六符真正的来意其实还是誓约的谈判,这一点大家都明白。
不大一会,富弼陪着刘六符进了衙署,与位宰执见礼。
徐平吩咐设座,对刘六符道:“学士一路劳顿,辛苦了。”
“酷署已过,一路又没有雨雪天气,哪里算得上辛苦。去年在青冢见相公,正是严寒时候,那时才是辛苦。只是可惜,多日商谈,誓约并没有议定。”
徐平吩咐上茶,对刘六符道:“国家大事,岂能草率。上次没有议定,我们慢慢再谈。”
问过了路上情形,徐平不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