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话,不由怔在那里。徐平如此说,不但是给出了议和的理由,而且废掉了誓约万世不易的可能。民心变了,和约也会就此作废,宋军必定北上。
见刘六符神色怪异,徐平道:“两国立约,虽然对天盟誓,然而天心在民心,终究还是归到燕民那里。此话我明白讲出来,学士知道,回去告诉国主,不要自误。”
不只是刘六符,就连一边坐着的宋朝官员神色也非常精彩,心中各有想法。杜衍和明镐等人,深知徐平这是说的实话,不含任何权术,这就是宋朝定下来的国策。而富弼和丁度几个人却不这么看,从徐平与赵祯和朝臣商量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这是一种策略,只是徐平这人心机深沉,就连自己人也不吐露心底的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定下这样的原则不但是保证了誓约可以随时撕毁,而且占住了大义。契丹要保证誓约有效,就要让治下的燕地之民过得去。而契丹对民示恩,有宋朝先前提的这个条件在,那里的百姓还是会忍不住把这功劳归于宋朝。怎么算,都是百利无一害。
徐平没有任何利弊的考虑,他就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大道直行似曲,是没有办法的事,无法计较。人心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如果问起来人人都认为该如何,但实际上真遇到了,却无人如此做。你真地做了,就会被人背后议论,是不是有什么其他意图。
徐平曾经在路上捡到过钱包,里面除了卡和证件之外,还有两百多元钱。他把这个钱包交到警察那里,找到了失主,结果失主是醉酒这后不小心丢的,记不清多少钱了。失主小声嘀咕一句,好像钱包里不只这点钱,然后没说什么拿着钱包走了。精彩的在后面,不管是处理此事的警察,还是徐平的同事朋友,都认为失主说的是真的,钱包里面应该有远多于两百的钱。徐平把大多数钱拿走了,失主把那些钱当成酬谢,没有计较。此后一两个月的时间,不断有朋友和同事要徐平请客,有了好处让大家都高兴一下,徐平恶心得不行。
这就是人的复杂性,之所以认为这些事情如此做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