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军,由提举河事统一指挥。为了防止人心浮动,规定巡河军的待遇与禁军相同,依上等禁军发俸。
八月二十六,以六宅使、恩州刺史赵珣为行营都部署司参赞军事,以王学斋为主管都部署司公事。徐平正式以行营都部署视事,召见众将。
都部署司在皇城内东安门附近,是官府收买来的民房,晏殊时曾略作收拾,格局显得比较杂乱。这是临时性的衙门,与徐平以前的陇右都护府类似。皇帝回京时,行营都部署司自然取消。严格讲,赵祯不是亲征,这个衙门就不负责对外作战。
在官厅见过了从河东路和河北路前线赶过来的诸将,因为官厅地方逼仄,徐平请他们到院子里落座。饮一杯茶,聊几句话,一会进皇宫去面君。行营都部署名义上是为皇帝服务的,真正的主帅是皇帝本人,礼仪上所有将领都要进宫领命。
新任擒戎军副都指挥使,与高大搭档的杜杞,喝了一碗茶,见徐平走过来,道:“相公,军中拣汰士卒,俱到磁州和洺州会齐。河东路到此,不下数百里路,极是麻烦,兼且虚耗粮食。这些拣汰下来的人,多是老弱不堪,或是奸滑之辈,不如发配州县,就近安置得好,省无数力气。这几个月军中事务繁多,哪里有暇安排他们。”
徐平道:“军中只要列出名籍,进行编伍,自有沿路地方安排护送。自交到地方之日起,这些人便与军中无关,不耗你们的精力。”
见杜杞的表情,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徐平道:“伟长,你初入军中,对很多事务看不习惯,此人之常情。我说与你听,此次改的是军制,万不要把制度推到人的身上,对拣汰下来的将校士卒另眼相看。不然,就是给以后反对改制的人立靶子,会有反复。”
制度是制度,人是人,旧制度下的人,同样是旧制度下的受害者。哪怕这些被淘汰的人实际上是从旧制度中得利的,如各级统兵官,也同样是受害者。他们受环境影响,只能适应旧的制度,新制度下无立足之地,失去了生计,这是他们的不幸。朝廷改军制改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