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护你,不要中了外道的魔,那就不行。
用父亲的办法来治家,他要孩子们都受他认可的教育,成为他理想中的人,这个治天下的道理就越来越严厉。从商巫听天命,到周饰文德,再到汉的伪天命,对天下之民的生活和思想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天崩一次,补天之后通的道理就更进一步。从周德的天下守礼,到汉天命的天下三纲五常,到了唐宋道理终于把事做绝,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次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不只是最终天下大乱,还被外人窃了大宝,守不住了。之后再通的道理全依父亲是不行的,母亲不同意了,孩子一定要由她和父亲一起管。父亲传下来的经里全都是他的道理,新经要有母亲的道理。西天去取经,应该取的并不是佛经,也不是后来的洋经,而是合母亲心意的经。东父西母,西王母,母亲的经才是要到西天取的经。
理是天理,由理而成的德,是属于父亲的,德就是父亲大人。熊孩子不满意父亲,造了这家的反,以后不叫父亲大人了,要改叫母亲大人,这家要由母亲来作主。
人的性情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的,这是父亲的。还有一部分是自由自在的,这是母亲的,就是好玩高兴,满足自己欲望。天理由父亲管着,性情则在各人心里,由母亲管着。父亲不断地用天理来夺人欲,在家里夺母亲的权,最后终于是闯出了大祸来。家改成母亲来管,不按天理,要让政权从人心。
孩子的性情被夺了,不高兴,大人一看不住不是在家里闯祸,就是到外面惹事。这家教育好,一般不到外面闯祸,但架不住有人来闯门,有人在家里闹出事来。道理里只有天理,没有私欲,照着天理做事大家不乐意,政治对内对外就不牢靠。
父亲夺母亲的权,孩子不高兴,那母亲夺了父亲的权,孩子就能开心吗?父亲是对外的,所以用他的道理来管家,母亲守家所以不能用她的道理,是一种平衡。父亲和母亲都满意,才能家合,才能万事兴。不能任性,一任性又成了有母亲没父亲,有地而无天。大家都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