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他是个认真的人,要写辞表了,突然真地发觉自己还没有做好为宰相的准备。宰相是百官之首,是决策者,不再是以前那样做事的角色了,做的事情与以前比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宰相以下的官是做事的人,而宰相是以大道佐君王,是把持大方向的,具体做事反而不重要了。这一点,现在恰是徐平的短处。
把笔放下,徐平看着窗外的夜色,不由苦笑。两相之下的第一参政,看起与这集贤相公只差一步,这一步其实是一个天一个地。做参政,徐平只要继续从前的风格,安安心心地把事情做好,就足够交待。做宰相呢,实际根本没有具体的事情让你做,你只需要指导别人怎么做。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别人怎么做,而是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
能做好事情,差不多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宰相,但离着杰出的宰相还差得太远。十几年官路,徐平一直都是同级官员中那个最杰出的人,现在遇到了新的考验。
写好辞表,第二天便由石全彬和刘永年带回京城。他们两个还要再麻烦一趟,把赵祯不许的诏旨送来,徐平才能真接。那个时候,徐平应该离着开封城不远了。
中午时分,徐平在驿馆款待洛阳百姓,除了当年自己的熟人,还请了一些父老,年长且德高的人。一个家安在这里,就是半个洛阳人,总要有所表示。
齐本吉、张立平、唐大姐这些人家,全都请到了驿馆里来。除了张立平,对其他人来说,徐平现在官有多大没有什么感觉,当年在他们眼里徐平就是了不起的高官了。张立平到底是出自张知白府上,家里出个宰相的人家,知道如今的徐平多了不起。三十出头,徐平已经到张知白生前的地位了,张相公是到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才坐上这个位子。
众人落座,徐平劝过了酒,唐老儿指着身边的一个年轻人道:“相公,我家大姐新近找了一个夫婿,也是个读书的秀才。他好好读上两年书,也去考个进士,与相公一样为高官!”
“好,好,好!”徐平点头,与众人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