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大变。自己做为堂堂首相,竟然到现在皇上也没问过将来的执政人选,明显是要先问过徐平。这种滋味,总是不好受。
好在晏殊有自知之明,知道没有徐平在政事堂,自己也坐不上首相的位子。有吕夷简在枢密院,除了李迪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宰相。这样一想,倒也释然。
众人回到京城,天已过午,互相问讯之后,便各自回第。晏殊有些不自然,其他执政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去向,难免人心惶惶,草草地各自散了。
徐平刚刚要离开皇城,便就有小皇门过来,让他立即入宫面圣。
看着徐平随着小黄离去,晏殊和几位执政心中五味杂陈。此次从西北回来,明显徐平是要大用了,依他以前做事的风格,朝政肯定要大变,谁知道会选谁做助手呢?
徐平的年纪太轻,为了便于施政,晏殊的位子是坐稳了。两位参知政事,杜衍和陈执中可就不好说了。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能力如休,为人如何,只在于徐平觉得对不对自己的味口。由一位新任的年轻宰相来决定参政的人选,看起来荒谬,但实情就是如此。
入了大内,径直到天章阁,通禀之后把徐平引入,小黄门便躬身退去。
看着走进来的徐平,赵祯喜滋滋地道:“自卿回京,各种事情纷杂,一直没有时间单独叙一叙。送别李相公,平静些日子,今日得闲,我们详细说一说你这几年在西北的事情!”
徐平捧笏:“陛下在京城运筹帷幄,臣在西北决胜千里,伐不臣平其地,也不是大事。”
赵祯大笑:“我未必运筹帷幄,你却确实决胜千里!哈哈,当日派你去西北,想的只是灭元昊气焰,让他依然归附朝廷称臣即可。却不想你一时手滑,斩了元昊,败了契丹,拓地数千里!本朝武功至斯为盛,有此功绩,百年之年之后朕无愧于祖宗!”
说完,命小黄门赐座上茶,与徐平隔着案几对面而谈。
徐平哪里敢跟皇帝面对面坐着,面带笑意,自己把位子挪到一边,在侧位坐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