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世富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日月当空,洞烛万民(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以朝廷为纲常,何以使万民慕教化!”

    徐平心中叹了口气,这一步还是避不过去。

    对文明记录的史最先是道儒分途。道家舍弃现实社会,留灵魂在那个精神世界里,把那个世界当现实,把现实世界当虚幻。儒学则依然记录现实世界,来表现那个精神世界。

    儒学成为儒家,是在战国时期。天下面临大变谁都看得出来,儒学只记录的方法已经难以为继。分出墨家以神鬼代替那个精神世界,放弃天下一家,大家无争。然后分出孟轲和荀卿两家,一主人性为善,一主人性为恶,各成一套治理办法。荀卿一家后来又发展成了法家,人性既然为恶,政权自然也就不需要遵从人性,一切按政权的办法来好了。

    司马光学自荀卿之人性本恶,不过他主张以礼,也就三纲五常之类礼**理来使人弃恶从善。他们所主张的伦理教化,是性情论在政治中的一种反映,影响了整个宋朝。

    徐平看着司马光,道:“礼,德之显于民间者也。三纲五常,汉之德显于民也。君实欲以三纲五常行于本朝,是以本朝有汉之德耶?”

    司马光愣了一下,道、德、仁、义、礼,这几个基本概念是有顺序的,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延伸。不过在这个时代,各有各的理解,并依此衍化出来各种各样的理论。司马光等人是主张用这套礼,强推于民间,用礼教化,显示天下之德,这就是后来的礼教。

    一边的欧阳修道:“汉之德早失,散于民间,行礼教民以聚之。”

    徐平道:“德,道之显于民者也,德本于道。礼,民以德而成人伦,为德之化。是故德生而礼自成,未闻行礼而能成德者。天地分,德化为仁义,散于世间。朝廷行仁义,仁义取信于民,则德生,德生礼成。以三纲五常求礼,是欲朝廷行秦之暴耶?舍其本而逐其末,不知所谓!德本于道,礼本于德,岂可乱其序!乱其次序,非求治,是求乱也!”

    “汉以昭昭天命,如大镜悬天,照万民之心,而成其德。此德成礼,是为三纲。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