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世富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晏殊之论(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终有一天会变得与初立时的初衷背道而驰,不改整个集体的性质都变了。

    人在改造制度,制度也在改造人,最终会形成一个与最初愿望面目全非的局面。常讲不忘初心,实际上随着人和制度不断相互改造,不忘初心也没用,本着初心在改变了的集体中难以生存。要想政本初心,则制度就必然要不断变化,甚至不断来回摇摆。怎么不断地修正制度,又建立起政权的信用,是要执政技巧的。闷头维持制度不变,来获得天下百姓的信任,最终是连政权集体的信用一起失去。

    人力有穷尽,徐平也管不了一百年会什么样子,他只能尽自己的努力,把每项制度的优点缺点一起列出来。为什么这个时候立这项制度,采用这种政策,要解决什么问题,会制造什么新问题,写出来供后人参考。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功,立下制度不是德。不许别人改自己的制度,强求功德,大多会被后人嫌弃。

    见章得象不理解,徐平道:“若以州郡为块,朝廷不以条提之,则为封建,权柄尽在地方。封建之害,前人论之甚详。一地封建,此一地终不为朝廷所有。一事封建,此一事终将为朝廷力不能及。此为政经纬,缺一不可。”

    建立从上到下的条,才能打破地方的块,条块结合,才能稳固统治。现在除了三个僧录司,地方佛事都由州县主官统管。没有来自上方的支持,地方的佛寺无法跟州县官府对抗,慢慢就会失去活力。这是后面要做的事,现在倒也不急。

    晏殊从一边走过来,道:“昭文相公所言,莫非即是权柄?朝廷无抓手,则对地方事务难以下手。单靠管地方官是管不住的,如一地知州其余事都做得好,就在佛事上面与朝廷相违,这人换是不换?换了民不乐,不换政难行。”

    徐平笑道:“史馆相公说的是,这一个‘柄’字用得极是妙!朝廷治天下,必有其柄在手,不然遇事无处下手。不只是佛事,其余各政事同理,当有国柄在朝廷之手!”

    徐平一直强调条块结合,实际上主要针对地方和朝廷。晏殊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