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赞同态度的人,也都认为夏天的道理是对的。金像奖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电影颁奖礼之一,影响力仅仅比金马奖稍小一些而已。
而金马奖是台湾当局主办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资源,才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电影双周刊》说到底也只是一份电影杂志而已,销量一直很小。因为它上面登载的多是关于电影的理论性内容,专业性较强,别说普通市民了,即便是电影圈中人也不是人手一份。
因为销量小,所以不赚钱,自然也没多少资本搞大金像奖。
比如金马奖早就有走红毯仪式了,但是金像奖因为缺乏资金,一直都没有类似的安排。
比如金马奖是在台北的国父纪念馆举办,能够同时容纳上万人。而金像奖就只能借场馆举办,像这次它就在香港演艺学院的歌剧院举办,只能容纳一千人左右。
所以为了壮大金像奖,《电影双周刊》是应该让出主办权。
还有一些人是持反对意见。
他们觉得金像奖毕竟是《电影双周刊》搞出来的,经历的那么多的困难,甚至一度面临办不下去的窘境。但那些热爱电影的人依旧没有放弃,咬着牙坚持下来了,才把金像奖发展到如今的盛况。
金像奖红了,就想把人家一脚踢开,做法未免霸道。如果嫌人家不够资本,倒不如大家一起捐款,帮《电影双周刊》搞好金像奖。
双方你来我往,谁都不让谁,吵得非常凶。
而在争吵过程中,夏天提及的“金像奖忽视商业片”一事,也成为了大家争论的话题。
赞成一方认为,金像奖在《电影双周刊》的主办下,口味只倾向于艺术片,对于商业片的确不够友善,要求做出改变。
反对一方则认为,金像奖对于商业片已经足够友善,像《喋血双雄》、《英雄本色》、《人鬼情未了》等都算是商业片,但都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再苛求其他,就未免有些过分了。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