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从费珊地区到帝京大海城可以在十五天之内完成,是这样意思吧”
胡科奇力目光迥然发亮,看起来有些感慨,这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他是军务大臣,自然知道如果是走陆路,从帝京大海城到里斯本托,就需要十五天左右,更不要说转入中欧巴罗,最后抵达费珊地区的时间,没有一个月,几乎做不到,而海路只需要十五天。作为曾经是帝国开内海大战略的执行者之一,胡科奇力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对于皇帝不顾一切打开内海的做法是有意见的,内海当时对于帝国来说是如此陌生,谁也不知道打开内海之后,会给帝国带来什么,但是皇帝一意坚持,以铁腕手段打开了内海,随后引发了帝国与刚非帝国的大战,引发了帝国海军征服内海的一系列惨烈,最终帝国彻底将内海变成帝国内海
内海的价值,也在此刻完全体现出来
海运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说一下将陆路运输甩出了好几条街,帝国的重要地区几乎都在海运线上,一艘海运大商船的运载量,可以比得上一百辆运载马车的总量,而所需要的人手和成本,却可能只是十辆马车的配备,而内海本身具备的两千多里海岸线,十余个大小国家,为帝国随后几年的海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为帝国征服北欧巴罗地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和物资支持。
不得不承认,海运方面的速度,确实是大大甩了帝国陆路速度一大截,所谓利益催生科技提升,在帝国海运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帝国的船只建造技术在伊卡迪瓦时代,还追求的是载重量够大,对于速度的要求并不大,因为海岸线就那么长,但是随着帝国逐渐统合了整个北欧巴罗大陆,更是将东西走向两千多里的内海沿岸全数纳入帝国控制区域,如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货物的流通对于船只的速度要求,开始成为商会方面要求的主流,
帝国海军方面依然还是将研究科目放在如何建造出巨大的龙级主力战舰的时候,来自民间的船只协会就已经开始自行改进现有船只,在原来帝国造船技术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