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纪公园的,给这么个小河心岛上建几栋房子,多用几十个人,这么点小事,算个啥!
开源节流中的开源才是放前面的,不‘开源’你再想办法‘节流’,兜里的票子还是多不起来。
两份图纸燕飞都拿走了,反正傅震也没用。现在整个三岔河乡连超过五层的楼都没有,他那个十六层的高楼图纸根本没地方可用。就算是县里估计也没人用,太高了。
回去把两份图纸都给黑子,黑子虽然学问不高,可这些年见识还是有的,一看也觉得低层的那个徽派建筑好看点。至于高层的,暂时来说没必要,等什么时候县里能有个高资质建得起高楼的建筑队再说吧!
没看到徐小燕她们,估计是带着张海洋熟悉环境去了。燕飞也不管他们,从屋里摸索半天,拿着一摞资料去了实验室,当技术指导去了。
连刘进学这样情商低到负数的人,也知道从来不多问一句资料的来历问题。他们才不介意这点,很显然资料不会来自国内,现在还没实验室研究出来成果的。既然能从外边弄来,那就是本事。何况如果不是资料来历不明,这实验能轮到他们来做吗?凭他们的水平,差了好几万里的。
忙碌一下午,到天擦黑准备吃饭的时候,才看见徐小燕和高蕊还有张海洋回来。三人骑了三辆电动车,和马路骑士似的。其实是因为现在养牛场规模实在大,不骑车天天就干不了活,时间全都得浪费到走路上。
从竹林到桥头路上差不多就有三四里,然后往西边走差不多二里路,再向南走五六里才能到最南端的河边厂房。那边的厂房都建的大,在里边不用代步工具的话,跑一天绝对累坏人。
张海洋以前算是做零售行业的,和建厂生产的差别可是天差地别。
看了半天,回来徐小燕还感慨:“今天只看了新老养牛场,认识认识人,给她讲完养牛的这些事都是谁负责哪个环节的。明天再去看化肥厂,皮革厂……”
“不用这么着急。”燕飞笑着道。“这些厂知道有就行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