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本该如此(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于一般的纱啊!”

    徐九道:“尚书令有所不知,这纱的质量好,倒是与水力无关,而是他这纺纱机也是经过改进的,故此好于一般的纱。”

    “不错!不错!”

    韩艺点点头,又向曹氏兄弟道:“你们这一台纺纱机每天可以纺多少纱?”

    曹春忙道:“一百来斤。”

    徐九道:“是咱纺纱坊的三十多倍。”

    韩艺笑着点点头,又向曹氏兄弟问道:“你们是如何研发出这机器的?”

    曹春立刻将事情的缘由告知了韩艺。

    原来曹春祖祖辈辈都在三门山,他曾祖父曾是一名工匠,还参与了修建大运河,后来唐朝建立之后,推行均田制,他们家分了不少田地,他祖父那辈就回到家乡耕地,但是这工匠手艺还是传了下来,到他父亲那辈,为了灌溉村里的农田,就在这里建造了一个水车。

    他父亲去世之后,他们兄弟两就开始为村里维修这水车。

    后来商业的兴起,令他们兄弟不想甘于现状,因为这田地就算种出花来,也就那么多,刚好又遇到韩艺推行漕运改制,三门山一下就充满了商业的气息,这更加感染他们兄弟两,他们也想做买卖。起初,他们兄弟就是利用农闲之时,做一些小器具,什么木车之类的,卖给当地的商人,赚了一些钱,导致他们的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他们是绞尽脑汁,想怎么赚大钱,最开始是打算扩大规模,于是就请了一些人来制作木具,开始手工作坊,但是他们面对的那可是张家的代工坊,面对财大气粗的张家,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就在想,自己输在哪里,那无非就是人,他们没有钱请更多的人,更好的工匠,有一天水车又坏了,他们就来修,突然想到这水车既然能够代替人工灌溉农田,那也可以代替人工,制作木具,如果可以这样的话,那么就不需要人,就不怕张家的代工作坊。

    于是他们就开始研究这水车,他们最开始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水力做木具,这非常困难,弄了几个月,一点头绪都没有,直到有一日,曹春看到妻子在用最新式的纺纱机,这才想到做木具可能差点,但是纺纱也许可行,因为纺纱机就是转,水车也是转,二者有想通的地方。

    经过一两年的研究,他们终于研究出来这水力纺纱机,好死不死,刚好又遇上了经济危机,曹氏兄弟都快哭死了,他们为了这水力纺纱机,几乎花光所有的积蓄,他们甚至都跑去过金行借钱,可是那时候别说水力纺纱机,哪怕你发明出电力纺纱机金行也不会借,因为没有人买得起,生产多少就赔多少。

    正当兄弟绝望之时,刚好遇到到处收购作坊的蒙达,蒙达知道这事之后,就立刻答应投资他们兄弟的纺纱作坊,但是让他们别急着生产,先将机器完善一些,等到危机过去再说,于是他们兄弟又不断的改进水力纺纱机,因为有充足资金支持,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潜心研究,又在他们的妻子帮助下,改进了这纺纱机,不说水力,光纺纱机也比如今的纺纱机要先进得多。

    等到韩艺回来之后,一切稳定下来,他们就开始启动了这个水力纺纱作坊。

    而就在昨日,他们跟自由之美签订了一笔大单,可以说是一飞冲天啊!

    韩艺笑着点点头,突然问道:“你这机器图纸可有外漏?”

    曹氏兄弟顿时一愣,警惕的看了眼韩艺。

    蒙达突然道:“敢问尚书令,那专利法案何时颁布?”

    元牡丹稍显惊讶的看了眼蒙达,但立刻就反应过来,崔戢刃就是枢要大臣,他能想到这一点,并不稀奇。

    韩艺笑道:“应该快了,最迟也就是下个月,怎么?你们有兴趣吗?”

    蒙达稍一沉吟,道:“若是合适的话,我们希望能够申请专利。”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我们也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这种技术,就是需要保护。”

    贺若寒立刻道:“那我的杂交技术呢?”

    韩艺笑道:“如果你能够将杂交变成一种技术,并且可以大规模养殖,那当然是可以的。”

    这些商人听得真是激动不已。

    意思非常简单,朝廷以律法的形式,去保护商人的垄断,这对于他们商人是绝对有利的呀。

    韩艺手往前一扬,“去里面看看吧!”

    蒙达、曹氏兄弟陪着左右,往里面走去。

    韩艺突然道:“你这机器虽然先进,但是管理模式过于落后了,不太适用于你的作坊。”

    曹春激动不已道:“若是尚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