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刀阔斧(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富经验的郎中,甚至于产婆。

    这个倒是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因为这种东西太飘渺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有小胖捐了一万贯给这个基金会,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百姓的目光还是集中在普及教育上面。

    在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之后,教育局终于正式成立,王义方正式从昭仪学院总院长荣升为教育局局长,朝廷给的是正五品官职,要知道他以前才八品。

    这真是令很多羡慕,原来是老师真的可以当官。

    而在成立的当日,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

    首先一点,当然就是核心思想,也就是普及教育。

    这一次真的是全国性普及,不是说小打小闹。

    朝廷明文规定州府必须建立要学院,上州必须建立三所学院,中州两家,下州一家。

    学院规模是以当地州府所在的城市人口为基准,乡村就先别管,因为乡村太零散,不可能每个乡村去建一个学院,朝廷也负担不起,也不能让乡村的孩子跑到城市读书,就目前的交通情况来看,这不太现实,这其实也是要推动城市发展,因为教育是非常吸引人的。

    费用的话,由中央和地方州府分摊,中央从中减少州府运送来长安的粮食量,韩艺认为这运费实在是太划不来了,尤其是那些没有河道的州县,就还不如用在当地,造福当地百姓,等到代金券普及之后,再做打算。

    而商业发达的城市,那是要另算的。

    在长安、洛阳、青州、莱州,以及整个运河一代。朝廷是硬性规定,作坊集中区,是必须要建设学院的,学院规模以作坊人数为基准来算,学院的建设由当地商人出资,课本和老师的工资,由当地的印花税来负担。

    而国库在教育方面支出,主要是针对军籍户所在乡村。

    这些学院中多半也是要缴纳学费的,但是非常非常低,这一年下来,学费大概在三十文钱左右。

    因为要是完全免费,大家也不会珍惜的。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