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谁敢比我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林等人听后,纷纷怒目相向。

    你个王八蛋,成天惦记着给我戴绿帽子。韩艺暗骂一句,道:“就算我家的粮食没了,那也得按借据办事,你要钱,行,秋收之后再来。”

    王宝冷笑道:“韩大山死了,你家的粮食又都没了,你们拿什么还钱。”

    韩艺哼道:“大不了把田抵给你就是了。”

    王宝哈哈笑道:“你小子是被雷打傻了吧,你家的六十亩田,其中有四十亩是朝廷的,现在韩大山死了,你家的田也应该归还给朝廷,还有二十亩田是我家的,你拿着我家的田还我的债,你想的忒美了点吧。”

    等等,让我想想先。

    韩艺立刻从脑海里面搜索这方面的信息。

    突然脑海里面冒出三个字来---均田制。

    因为现今唐朝建国不久,人口稀少,但是土地多,唐朝的版图可也不小呀,朝廷为了发展农耕,于是采取了均田制。

    均田制,顾名思义,也就是土地平分,这是一种防止土地兼并的方法。

    官方出台的政策是,十八岁以上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就是朝廷的土地,人死还田,永业田就是私人的地,是可以传给子孙并且自由买卖的。

    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一般听听就是了。

    实际上情况又不一样,在地多人少的乡村,每个人可以分到一百亩地,但是在地少人多的地方,那就没有这么多地了,比如在关陇地区,那里人口众多,而且大家族全部集中在那里,每个家族良田千亩,故此每个丁男只能分三十亩地,还没有永业田,因为那里的田除了朝廷拥有的,几乎都是在关陇贵族手中。

    扬州虽然比不上关陇地区,但是人口也是非常多,算得上一个大城市了,所以扬州每个丁男只能分得土地四十亩,这四十亩地是朝廷的,你只能耕种,不能买卖。

    其实不管怎么样,百姓手中的地肯定不能多,哪怕有再多的闲地,因为如果每个百姓都有百亩田地,那谁还去帮地主们干活,那不都成农夫了吗,这是很不科学的,宁可地闲在那里,也不能多给百姓一亩土地,这就是地主们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无法阻止土地兼并的道理,不是地不够多,而是人不够多,没有奴隶,哪来的地主。

    其实韩家原本还有二十亩世田的,也就是祖传下来的,但是在贞观年间就被那些大地主给兼并了,虽说朝廷反对土地兼并,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该兼并的照样兼并,据说王家租给韩家的这二十亩地,原本就是韩家的祖业。

    而韩艺又未满十八岁,还得过个半年多,他才满十八岁,所以目前并没有被授予土地,其实这种特殊情况,官府会酌情处理的,最终还是会授予韩艺土地的,可问题是,官府办事,没个半年是下不来的,再说现在秋收将到,给你土地你也玩不出花来,恐怕至少要到今年冬末,这土地才分的下来。

    简单来说,一场大雨把韩家弄的一贫如洗。

    谁敢比我惨!

    韩艺心里呐喊着。

    比惨!

    现在的韩艺真就没有怕过谁,必须是冠军的获得者。

    但这就是现实,百姓永远是被奴役的对象,因为一切的规矩都是强者制定的。

    韩艺心里虽然是拔凉拔凉的,但是脸上兀自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这就是作为一个骗子的基本素养,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哼道:“就算如此,那又怎样?你要收账,行,等还钱时日到了再来。”

    王宝冷笑道:“那万一你跑了怎么办?现在你们可什么都没有了,极有可能会跑路。”

    作为一个高利贷,他提前来收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原本借据上写明秋收拿粮食抵债,但是现在韩家的粮食都给冲没了,但凡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会提前上门要债,万一对方跑了怎么办,所以当王宝听说这韩家的田给洪水冲了,心里异常高兴,急忙忙就带着人来了。

    这家伙是个弱智吧,劳资会---等等---呃...跑路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反正我也喜欢四海为家的生活。韩艺心里虽然是这般想的,但是嘴上却道:“既然如此,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告你杀人罪。”

    王宝嚷道:“你凭什么。”

    “就凭明天。”

    “明天?”

    “万一你明天杀了我。”

    “你少在这里血口喷人,我为什么要杀你?”

    “我怎么知道,我说的是万一,哦,你可以万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