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九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这薛仁贵虽然是出身于河东薛氏,但他这一条支脉,在隋末唐初年间,就已经家道中落了,十分贫困,他也是从小兵做起的,但是贵族就是贵族,这是天生的,穷那也是贵族,他的妻子可是河东柳氏,所以李治要提拔薛仁贵,比提拔韩艺还是要容易多了,毕竟他有一个河东薛氏的光环在头上,也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薛仁贵还是非常谨小慎微,毕竟他这一条支脉能否再度崛起,重铸祖父荣光,可就全在他肩膀上了,所以他刚才只想远离韩艺十万八千里,以免被韩艺连累,一来这家伙实在是太恐怖了,二来,他毕竟也是贵族出身,与韩艺这个贫穷小子不是一路人。

    韩艺心里哪能不明白了,微微一笑,道:“不是我胆色过人,而是我知道,我效忠的是谁。”

    这一句话可是大有内涵呀,薛仁贵不禁一愣。

    韩艺刚才那么疯癫,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李治,李治提拔他,他当然得为李治争气,一来,要证明李治没有看错人。二来,要证明自己不惧怕这些权贵。敢于与他们正面对抗。

    这就是李治希望见到的,他如果提拔一个对长孙无忌等权贵畏惧如虎的人,那还不如不提拔了,李治现在就是需要敢拼。敢说,并且完全效忠于他的人。

    提拔韩艺如此,提拔薛仁贵同样也是如此,这代表着一种信任,我作为皇帝。让你薛仁贵来保护我,这是莫大信任,你薛仁贵一定要清楚一点,你是谁的人。

    薛仁贵心中满是惭愧,他前面想躲韩艺,想撇清与韩艺的关系,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简单的来说,如今他们就是一根线上面蚱蜢,都指望着李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韩艺没有好下场,他又能好到哪里去,赶紧抱拳道:“蒙韩御史提醒,薛某如醍醐灌顶,真是无以为报。”

    你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还想跟我撇清关系,你撇的清吗?韩艺拱手笑道:“岂敢,岂敢。”

    他之所以跟薛仁贵说这话。无非也就是因为,他在朝中也是孤立无援,认识的人都是敌人,忒也悲催了。他迫切的需要盟友,而薛仁贵是一个名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他当然倾向于与薛仁贵结为同盟

    这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在一栋阁楼里面,坐着五六人。正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长孙无忌、褚遂良、来济、韩瑗、柳奭。

    “不能批,这决不能批。且不说那韩艺出身卑微,又是一个开青楼的,光凭他这年纪,也不适合当这监察御史,这不是儿戏又是什么,不管怎样,我们还得继续上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柳奭显得异常激动。

    褚遂良也深表认同,略带一丝不满的向长孙无忌道:“辅机兄,你方才就不应该松口,反正没有三省的批示,韩艺就不可能上任。”

    关于唐朝的制度,尤其是唐初年间,皇帝的任何指示都必须经过三省草拟、审核、批示,才能奏效,等同于要征得三省长官,尤其是宰相们的同意,所以,三省如果不批,这指示就无法落实,圣旨就是废的,不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这唐初的皇权并不是很集中,纵观唐朝三四百年间,皇权最为集中的时候,就是李治中后期和武则天时期,到了唐玄宗时期,又开始被节度使掌握了。

    如今三省全在长孙无忌手中,都是他的人,而且他还是皇帝的舅舅,他如果不点头,这事就成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治是等到长孙无忌松口之后,才开溜的。

    为何柳奭会这么激动了,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八品官,根本威胁不到他们,这都是被娇惯出来的,因为自从李治即位以来,一直都是与他们配合,任何事基本都是遵从他们的意思去做的,这是第一回,李治越过了三省,直接封赏,并且不顾他们的反对,强行任命韩艺为监察御史。

    这绝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韩瑗坐在边上,突然说道:“子邵兄,你也无须激动,我看这事还是可以挽回的,前面韩艺在大殿上,还得罪了崔义中等人,他们肯定还会上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如果我们跟着他们一块上奏,到时满朝文武都反对,陛下不得不收回成命。”

    来济也点点头道:“伯玉言之有理,这事还不一定了。”

    方才他们这些大臣只是被李治和韩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时谁也不敢做这出头鸟,都在观望,但是静下来之后,他们肯定是相互联合,共同抵制韩艺,团结力量大吗,大家一块上奏,这李治总不能将满朝文武都治罪吧。

    如果关陇集团和山东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