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弃车保帅(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至于怎么处理韩瑗、来济,李治倒是没有下一步的打算,因为韩瑗、来济已经失去了大半宰相的权力,就是一个公职人员。

    李义府、杜正伦、许敬宗三人基本上在三省取得了话语权,留下韩瑗、来济也对他不会太有威胁,关键还是在于长孙无忌,他心想,舅舅都这么挺我,那我也不能把事做绝了,于是叹道:“还是舅舅明白朕的苦心,朕哪能忘记褚遂良当初的对朕的照顾,只是他把事给做绝了,没有给朕和他留下退路。至于韩瑗么,朕也知道他是为了报恩,要将他贬出长安,那也太重了。”

    此话一出,长孙无忌心里不禁有些感慨,这个局是韩艺布的,而且一切都没有偏出轨道。要知道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布局者,如今却沦为了棋子,这让他很是感伤。

    这个局也象征着权力交接

    此时武媚娘正在后宫苦苦等待着结果,在她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彻底给清除掉,一劳永逸。

    过得一个时辰之后,李治终于回到后宫了,武媚娘急急上去,帮李治解下披风,又给李治斟茶,一双妩媚的凤目闪烁着期待。

    李治喝一口茶,笑道:“看来在这国家大事上面,舅舅还是向着朕啊!”

    武媚娘听到这话,心里都凉了半截,但并未表露出来,而是问道:“陛下此话怎讲?”

    李治就将他和长孙无忌的一些对话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后,心里非常郁闷,这远远要低于她的预计,连韩瑗都因为这事躲过一劫,而且褚遂良还有可能告老还乡,这还能愉快的做夫妻么?可她见李治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心里也明白李治的担忧,这个时候如果一味怂恿李治干掉长孙无忌,只会引起李治的反感,笑道:“要是这样就最好不过了。”

    心里却在哭啊!

    这一日晚上,两仪殿内是灯火通明,除了几个主要的枢要大臣之外,身着青袍的崔戢刃也混于其中,其实崔义玄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多少日子活了,他希望给崔戢刃更多表现的机会。

    韦思谦心里也清楚,再加上崔戢刃的确聪明,帮他出了很多主意,因此他都让崔戢刃当他的副官,也算是投桃报李。另外,这回主要是关于清查土地一事,崔戢刃也参与其中,带他来也很正常。

    李治倒也没有在意,毕竟崔义玄帮了他很大的忙,他跟崔戢刃也认识。

    “启禀陛下,据微臣和崔御史所查,在弹劾皇家特派使的五百名左右的官员当中,只有七十多名官员没有侵占朝廷或者百姓的土地,这些人本就是王公贵戚,家中良田本就不少。另外有一百多名官员占得朝廷赐予百姓的口分田均超过二十顷,剩余三百名中有一半超过十倾,最少的也占了十亩田地,但他们都是利用百姓归还朝廷土地时侵占的。至于永业田的话,有五十三位大臣利用高利贷的手段逼迫百姓将土地卖给他们,只不过这些事都由他们的家奴做的,他们并未出面。”

    韦思谦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皇帝让他清查土地,他就真的一板一眼的清查,甭管你是谁,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其实这还算好的,大家才刚刚开始兼并土地,而且如今的朝政非常清明,他们都在打朝廷的注意,利用制度的漏洞去获得田地,也不太敢在百姓身上下手,到了唐中,这情况至少翻上一百倍。

    李治听得满面愠色,道:“真是岂有此理,朝廷待他们不薄,他们竟还如此贪婪,不管是朝廷的土地,还是百姓的土地,都不放过,身为朝中大臣,不以身作则,反而枉顾朝廷法度,这种官员如何服众,真是可恶至极。”

    韦思谦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来,道:“这是微臣拟写好一道章程,还请陛下处分这些官员!”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动着光芒。

    待张德胜呈上之后,李治看了看,点点头道:“很好!爱卿在这么短的日子内,就查明了一切,朕甚感欣慰。这若不处分他们,将来只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他们。”

    许敬宗站出来道:“陛下,臣认为韦中丞查得还不够彻底,当然,老臣并不是说韦中丞徇私舞弊,只是陛下只让韦中丞清查弹劾韩艺的大臣,可是据臣所知,他们中许多人都利用自己的亲人侵占百姓田地。”

    韩艺一听,暗道,这老头真够狠的。

    李治点点头,不露声色道:“爱卿言之有理啊!不知几位爱卿对此有何意见?”

    李义府、杜正伦站出来支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