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雁过拔毛(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入得大殿。

    高呼万岁过后,李治有气无力的说道:“朕这两日收到不少大臣的奏章,都表示朝廷不应该北庭、安西四镇的工程交给商人去做,这会增加财政的负担,对于江山社稷不利。”

    这事李治是绕过殿议,由枢要大臣直接决定的,大臣们当然不满,这么大的事,你竟然都不殿议,上奏是无可厚非的。

    “韩艺。”

    “臣在。”

    “你跟朕的爱卿们说说。”

    “遵命!”

    韩艺站在大殿中间,胸有成竹道:“各位说的不错,商人肯定会从中盈利的,但是这会否导致增加财政负担?我认为不会。想当初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就是朝廷拨得款,可是朝廷十万贯出来,这雁过拔毛,到达工程所在地时,要能够剩一半,那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施工的官员没有办法,只能压迫百姓,剥削百姓,这就导致隋朝大乱。

    我这是痛定思痛,才建议陛下交给商人去做,聪明的商人会计算出一份合理报价书,那么朝廷可以择优取之,而且商人不代表朝廷,他们只能用雇佣制去请人,就不存在剥削的事,大家是你情我愿,换做朝廷亲力亲为的话,要么引起百姓暴动,要么天天嚷着钱不够。我个人是非常了解那些人为何上奏,因为这么安排的话,这钱就跟他们就没有一点关系了,不过我们户部只为财政着想,与各位的关系也仅限于俸禄,其余的你们就别多想了。”

    “噗!”

    “噗噗!”

    不少大臣都底下了头,这小子太狠了,这么一说,谁还敢反对啊!

    就连韦思谦都不禁莞尔。

    但这是事实,由朝廷去做的话,这五十万贯下去,沿路州县肯定会克扣的。

    李治不打算做声,这需要韩艺去说服群臣。

    许敬宗站出来道:“韩侍郎,你可不要忘记,你自己也是官员,你会这样想别人,别人也会这样来看你,如今这钱就只在你一个人的手里,谁也不知道这钱用到哪里了。”

    韩艺笑道:“因此我采取的投标制度,光明正大,朝廷可以随时去查,白纸黑字,哪个方案更好,更合理,多少钱,这钱用到哪里,是怎么用的,一目了然。”说着他朝着李治道:“陛下,虽说我朝历来就不赞成大兴土木,但是有些工程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工程又容易滋生腐败,尤其是地方的,朝廷是难以控制,根本不知道这钱究竟有没有用到实处,而且地方常常以各种理由要求朝廷拨款,微臣建议采用与商人合作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避免滋生腐败,而且可以减少财政的负担。”

    李治点点头道:“言之有理,如果钱与人都是长安出的话,朝廷就能清清楚楚,也可以防止地方州县从中贪污。”

    韩艺的这个建议,非常符合李治的利益,因为这可以加强中央对于地方上的掌控,集权制就是喜欢什么都从中央出发。

    李义府心想,要是这么做的话,户部的权力那会空前的膨胀,地方州县都得有求于户部,急忙站出来道:“陛下,倘若朝廷要拨款给江南等州县,那么商人必须从长安带着钱跑去江南,狡诈的商人肯定会将这一部分钱也计算在内的。”

    韩艺呵呵道:“李侍郎此言差矣,未必朝廷拨钱,就不要派人去送钱了么?而且据我所知,朝廷拨钱下去,除非是战事,否则的话,这一个月的路程都得走两个月路程,因为每到一个州县,都得面临着雁过拔毛,但是我们给予商人的路费,肯定是按我们计算的去给,算下来,还是给商人比较划算一些。”

    李义府皱眉道:“你屡屡提到这雁过拔毛,但这只是你想象中的事,并没有发生,你凭什么这么说,这对于州县官员非常不公平。”

    韩艺笑道:“这很简单呀,我户部有历年来的拨款记录,一查便知,如果李侍郎不信的话,我户部现在就可以出示记录,你随便指出一条来,我都能提供更加节省的方案。”户部的记录实在是太多道道了,韩艺可以各种举例。

    不少大臣眼中闪过一抹慌张。

    这就是官场,这钱往我家门前过,总得留下一点什么,只是多与少的区别,唐朝还算是不错的,关键拨钱的地方也少,大家都是自给自足,一般都是用于战争。

    李义府一看韩艺准备死磕了,这吵下去,他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还会把人给得罪了,这真查的话,万一查出个什么来,人家只会怪李义府,没事招惹好韩艺干嘛,关键在财政方面,他不是韩艺的对手,这如何争得过韩艺。

    李治见韩艺一句雁过拔毛就让群臣无语,心里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