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私化(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需要钱。”

    许敬宗道:“可是让商人得到这个船坞的话,包括朝廷在内,天下人都有求于商人,商人奸诈,国家必乱。”

    “许大学士这话倒是说得不错。”韩艺点点头道:“为了避免这一家独大,朝廷可以在长安、洛阳各建造一座大型船坞,分别出售给两个商人,让他们形成一种竞争,因为朝廷的货物是最多的,朝廷的才是他们最大的雇主,那么谁得船好,就用谁的,这样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又能促使商人发展出更好的船。”

    武媚娘听到要在洛阳兴建船坞,不禁眼中一亮。

    李治听得沉眉不语。

    韩艺又继续说道:“陛下可还记得那一日在昭仪学院见到的老师么?其实朝廷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这样的人。此外,朝廷可以借此鼓励商人兴建船只,让各地的货物能够运转起来,但是朝廷可以掌控码头,收取合理的停泊费,因为朝廷没有船只,都是属于私人的,那么每一艘停泊的船,都必须缴纳一点税收,虽然这钱不多,那是延续千万年之久的,算下来这笔钱可就不少了,而且一旦河运兴起之后,会给大运河路过的州县带去非常多的财富,因为船舶停靠,上百人必须要购买饭菜,当年休大运河时,沿途经过的州县百姓都蒙受巨大的迫害,朝廷理应回报一下他们。”

    经过韩艺再三劝说,李治开始点头了,这船该谁造,他倒没有怎么去想,他在意的是,国库拿钱出来建造船只,你们往里面伸手,雁过拔毛,而且浪费国库的钱,我还不如让商人去造,省了朝廷多少事,我还不用出这么多冤枉钱,道:“爱卿言之有理,从古至今,但凡朝廷大兴土木,都被百姓诟病,不管大兴土木的目的是什么,我大唐理应吸取教训,避免这一点,就依爱卿所言,这事交由户部和工部去办。”

    “微臣遵命!”

    韩艺、阎立本异口同声道。

    韩艺紧接着又道:“陛下,这船坞本是工匠们为朝廷做的,但是如今既然要出售给商人,那么工匠们理应得到额外的酬劳,微臣建议将出售船坞的钱,扣除成本,一半归为国库,一半封赏跟这些勤劳的工匠。”

    阎立本忙道:“韩侍郎言之有理,其实能够建造出这船坞,这些工匠都是功不可没,若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无法实现《少年孔子》里面的理论。”

    李治点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

    李义府不咸不淡道:“只怕这钱落不到工匠手里。”

    “李侍郎言之有理!”韩艺道:“首先出售船坞也会采取类似于投标的方式,多少钱出售的,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的,一半归国库,这是可以查的,那么工匠的钱,相信工部也有记录参与这一次工匠的名单,大家先算好账,然后公布出来,让人人知道自己得到多少钱,然后朝廷将钱拨到金行里面,工匠拿着自己户籍前来取钱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金行、户部、工匠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方式,工匠没有从金行拿到足够的钱,那他们当然会找朝廷告状,金行可不敢乱动手脚,这钱就不需要任何官员的手,户部直接将钱拨到金行里面,工匠来取就行了。”

    武媚娘一听,惊喜道:“这个主意倒是非常妙,我也常常听闻一些官员克扣杂役的钱,因为官员就是杂役的上司,那么杂役只能忍气吞声,可是金行与工匠没有上下之分,工匠从金行拿不到钱,自然会去告状,这就可以防止有人从中克扣劳役的血汗钱。”

    李治也点点头道:“对啊!历朝历代朝廷常常赈济百姓,但是都被官员克扣了,导致百姓记恨朝廷,如果直接拨到金行里面,那么官员就无法从中获利,他们自然就会严格监督金行,这样的话,金行也不敢乱来,百姓就能拿到应得的钱。”

    李义府一听,不对呀,我是要抹黑韩艺的,怎么反倒帮了韩艺一把,金行不就是韩艺的么。忙道:“陛下,官商勾结也不是没有的。”

    韩艺笑道:“金行凭的就是信誉,靠信誉赚钱,如果金行要贪钱的话,何不直接将别人存进金行的钱据为己有就是了,犯得着去跟官员同流合污么,如果此事让朝廷知道,那金行就彻底完了,想当初那些乡绅要整垮金行,金行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不敢损害自己的信誉,一文钱也不少的将钱给了百姓。”

    许敬宗心想如果这么做的话,户部就不能故意拖延俸禄,那么户部的权力不增反减,立刻道:“老臣也觉得这非常有道理,朝廷可以将官员的俸禄也交予金行拨发。”

    李治却有这意思,这样也可以监督户部。

    韩艺心里哪能不明白许敬宗在打什么主意,道:“许大学士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