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以人为本(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忌捋须道:“依老朽之见,这三者皆有。”

    这杖刑罪犯,肯定也有安抚受害者的目的,带有报复性质的。

    在这方面,韩艺有发言权,因为他曾也被杖刑过,道:“陛下,微臣认为这文章写得非常对,杖刑和鞭刑能够得到什么?给予警告?给予警告的办法有很多,犯不着用这种刑罚,这样的结果,只会伤害犯人的身体,让受害者出口恶气,律法是为了维持公正以及治安,不是帮助人复仇的工具。而且这么做的话,同时也会给百姓灌输一种杀人偿命的思想,不利于民间的安定,没有起到任何的正面影响。文中提倡的用劳役来代替一些杖刑和鞭刑,是非常好的,既能表现出陛下以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又能产生实质的价值和利益,也可以起到告诫的目的。”

    李治稍稍点头,又向长孙无忌道:“太尉以为呢?”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道:“老朽也认为这一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也符合我大唐轻刑德主的思想,但同时朝廷也应该顾虑到受害者一方,如果律法让受害者得不到安慰,那他们就会认为律法是不公正的,因此老朽觉得可将一部分轻罪的刑罚,从杖刑、鞭刑改为劳役,但是犯下重罪之人,还是当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不但是给予犯人的惩罚,同时还可以震慑他人。”

    他在政治上永远是取中间,从不走极端,“人情难免”这四个字其实就体现出了长孙无忌政治思想。

    “太尉说得也极有道理啊!”

    李治笑着点头,道:“但此人恁地年轻,就能够写出这篇文章来,可见他不仅仅是在理解律法,他还在思考律法,对了,这是谁写得?”

    长孙延哦了一声,道:“是崔有渝写得。”

    “原来博陵崔氏。”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朕看了不少考卷,发现这士兵出身的学员比起贵族子弟而言,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没有令人眼前一亮。”

    韩艺立刻道:“士兵出身的学员在入训练营期间,多半都不怎么识字,他们在训练营接触最多的也是律法,其它的书籍并未读过,崔有渝之所以能够这么一番见解,那是因为他自小就读过儒家、道家、法家等方面的书籍,他是先知道孔孟的仁义思想,才能将这种思想应用于律法之中,不懂孔孟思想的人,恐怕也无法写出这篇文章。”

    沉默许久的独孤无月突然道:“我看也不尽然,崔有渝在刚刚来到训练营时,他也肯定知道孔孟思想,但是那时候的他自视甚高,谁人也不放在眼里,试问这种人又如何会对百姓怀有仁善之心?正是因为韩侍郎提出了贵族精神,让他们明白真正贵族并非是源于自己的祖先是谁,而是源于他们先祖的品行。”

    韩艺讪讪笑道:“独孤公子谬赞了!”

    独孤无月却是一本正经道:“我向来有一说一。”

    李治哈哈一笑道:“无月说得不错,自从你提出贵族精神,这训练营的学员都变了一个人似得,其实你们几个功不可没,朕非常感谢你们为朕培养出这么一批优秀的皇家警察。”说到这里,他伸出手来,道:“将考卷给朕。”

    长孙延急忙将考卷递了过去。

    李治执笔在上面写了四个字——贵族精神。将笔放下,很是开心的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以为朕的皇家警察如何?”

    长孙无忌呵呵道:“老朽觉得还是别让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来考这试卷了。”

    “这——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

    言罢,李治倒先哈哈笑了起来。

    又坐了一会儿,李治便和长孙无忌回去了,其实他本想去看看那些学员,可是他不想让太多人见到他跟长孙无忌在一起,这会让人有一种错误的政治判断,但是他表示明日还会继续来观考的。

    送走这两尊菩萨之后,韩艺他们便去到食堂,在外面就听到阵阵交谈之声,来到门口一瞧,只见学员们三三两两的围聚在一起,拿着平时的课本,正在对答案,都顾不得吃饭。

    “副督察!”

    尉迟修寂最先发现韩艺的。

    众学员转头一看,纷纷起身,向韩艺行礼。

    韩艺回了一礼道:“如果我说我今日才来,是因为我足够相信你们,你们信不信?”

    当即嘘声四起。

    崔有渝道:“如今副督察你已经升为户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三品,自然没有以前那般空闲了,我们都是能够理解的。”

    韩艺大松一口气道:“理解万岁。”

    杨蒙浩道:“可是副督察,你这么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