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也是淳厚朴实的呢?”

    李弘也不笨,自古以来这么多奸臣,怎也谈不上淳厚朴实,摇摇头道:“官员应该算不上淳厚朴实的。”

    “道理就是如此!”韩艺道:“为什么汉朝有七国之乱,就是汉朝错误的理解了这一句话,那些诸侯们振臂一呼,结果百姓应声而起,这你能说百姓错了吗?百姓当然没有错,是朝廷让我们服从的,那七国之乱是对的吗?”

    李弘摇摇头。

    “由此可见?”

    “这个答案是错的。”李弘下意识道。

    其实李治、武媚娘都听过这一番理论,觉得的确有它的道理,因此皇帝才将军政军令分开,避免某些人大权独揽。

    “那我们再将大智代入进去看看是不是对的。”

    韩艺又道:“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大智若愚。我跟你们说一个故事。”

    李弘听得眼中一亮,道:“那你快说,我最爱听故事了。”

    韩艺道:“在我家乡扬州有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道观,山下各有一条河流,而且两座道观的道长都迷信于炼丹,但是每天炼丹,都会产生一些垃圾,两个道长都让自己的弟子将这些垃圾扔到十里外一个专门用来掩埋垃圾的沙坑。其中一个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将垃圾带到十里外的沙坑里面掩埋,但是令一个弟子就没有这么做,他就近倒在了山下河里面,他还嘲笑对面道观的弟子愚笨,这你倒在河里面,你师父也不会知道,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傻子才这么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之后,他们的师父都去世了,他们继承了道观,成为一观之主,但是那个天天跑到十里外的掩埋垃圾的子弟,他的道观香火是越少越旺,而另一家道观却是门厅罗雀,周边荒无人烟,导致那弟子刚刚当上道长就活活饿死了。”

    李弘惊奇道:“这是为何?”

    韩艺笑道:“因为那些垃圾是有毒的,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弟子将垃圾倒入河中,导致河中鱼虾尽死,土地也受到污染,种不出粮食来,结果周边百姓都离开了,而另一位愚笨的弟子,遵从师父的教导,每天都将垃圾掩埋在十里外的沙坑里面,因此周边还是山清水秀,人丁兴旺,道观的香火自然就好。”

    李弘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淳风也是微笑的点点头。

    韩艺道:“这就是大智若愚。为什么这世上会有那么多繁琐的规矩,真是太费事了,一点也不自由,这么活着多累呀!就好比说进出城门,有专门的入城的城门和出城的城门,明明这出城城门没啥人出城,为什么不可以往这边入城,还得绕很远的路去从专门的城门入城,这不是傻么?

    这当然是傻,做人要懂得随机应变才是,你往这边进去了,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的,反正也没有多少人出城。可问题是,你这么做了,就等于是破坏了规矩,那么今后人人都会这么做,这就会造成大家都就近,图个方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城门拥堵不堪,害得大家都进退两难,到头来还可能害了自己。因此这大智若愚的愚,其实是可以通法家的精神,以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像那些大奸大恶之人,都是自以为聪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到头来其实都是害己害人。”

    韩艺又问道:“那这就需要什么?”

    “是教化么?”

    “那该如何教化呢?”

    “读书。”

    “殿下现在明白为何皇后会建立昭仪学院了吧!”韩艺笑道:“我常常听到有些官员,总是说什么刁民犯上,刁民这,刁民那的,我听到这话我就觉得很可笑。”

    李弘好奇道:“这又是为何?”

    韩艺道:“百姓又没有读过书,他们只知道耕地,哪里知道什么仁义礼智信,这一言不合当然就动手,没饭吃当然就造反,你还想奢望他们彬彬有礼,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官员就知道天天嚷嚷刁民刁民,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刁民从何而来,就是从缺乏教育的土壤来的,你既然不让他们读书,那你就接受他们的野蛮,这不能怪他们。

    对于君主而言,愚昧的百姓只能图一时之安定,就好比那道观弟子一样,他图了十年轻松,却害了自己一生。再说到汉朝的七国之乱,其实汉景帝削番跟百姓有什么关系,只是七王的个人利益而已,为此他们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要是百姓都能够明辨是非,我现在生活的这么好,凭什么拿着我的性命为了你一个人的利益跑去造反,结果也很明显,十余万百姓茫然的失去了性命,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打这一场战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