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利君利相利国利民(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筹码,你说窦衡愿意私人出钱修那二十里路,我就要信?跟商人接洽后,就有了合作的基础,韩艺就有足够的筹码去跟皇帝,进一步谈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今日李治召集了枢要大臣议事,这就不包括那洛州三巨头,因为朝廷还是有规章制度的,枢要会议只能是枢要大臣参与,不然的话,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前些日子的会议,只是商议三门山事故的,不是属于枢要会议级别的,李治也没有想到韩艺一上来就会放大招,而这回是有目的的,而且是最高别级别的会议,再者说,李治也不想洛州官员与枢要大臣又爆发出新得矛盾。

    “这就是臣得整个计划。”

    韩艺站在演示图旁,将细竹放下。

    李治、李义府等人纷纷起身,走上前来,几乎都将脸给凑到演示图上面了。

    “妙啊!真是妙啊!”

    卢承庆不禁摇头自语着,当然,他并没有考虑到什么成本问题,他夸赞得是这一种管理模式,这绝对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比以前的要先进许多。

    许圉师更是道:“陛下,此法虽是为漕运而生,但是臣以为亦可用于朝廷的管理。”

    李治看着那演示图,连连点头,道:“爱卿所言不错,朕方才也是受到不少启发,哈哈!”

    韩艺道:“陛下,诸位,除此之前,这一套管理模式,还能够为朝廷带来五大益处。”

    “是吗?你快说来听听。”

    “遵命。”

    韩艺道:“其一,仓库。在这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下,仓库都将由朝廷建立,并且是公私两用,不但供朝廷使用,还再出租一些给商人。这一笔受益将是具有持久性的,甚至于永久,而且随着货物往来的越密切,朝廷从中受益也将会越高,朝廷又可以将这一笔费用用于漕粮押送上面,抵消对于漕运的支出。

    其二,在这一套管理模式下,可以将平仓法发挥到极致的地步,而不仅仅限于粮食。仓库既然是属于朝廷的,那么朝廷自然要在各大码头上设立监管机制,甚至于关税体系。根据各地的情况,调解关税,保护当地的经济。不需要屯粮来实行平仓法,直接可以选择用关税来调解,在粮食产量较多的州县,抬高关税,阻止其他地方的粮食运送进来,防止进一步降低粮价,保证农夫的利益,而在一些粮食歉收的地方,不但免除关税,还给予补助,那么外地的粮食很快就会进入当地。如此一来,长安就不需要四处调集粮食,可以以最快的方法,降低粮价所带来的伤害。

    其三,应急机制。随着各地仓库的兴建,从而保证了货物的均衡性,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好比如,我们的军队在东边作战,如果粮草被烧毁,以往的情况是长安接收的消息,然后再命令各州县筹集粮食,运往前线。而在我这一条管理模式下,因为货物的往来,各地仓库一定都有存粮,等到发送到各地,朝廷只需要跟一些商人商量,花钱购买他们的粮食,相信在这种情况,商人也一定会答应的,那么便可以最快的速度,直接从离前线最近的仓库将粮食发送到前线,而且,仓库已经都建立在要冲上面,四通八达,将会为前线将士节省许多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应急事件,这些仓库能够在很多应急方面发生巨大的效应。

    其四,将全国州县连接起来,让信息变得通讯,让朝廷的指令能够最快,最有效的落实。

    其五,给地方州县带去财富,改善地方州县的情况,如今来说,许多州县还是比较清贫的,而主要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当地的粮食产量不足,并且道路闭塞,无法与外界联系,而在我这一套运营模式下,是要尽量的将全国州县连起来,那样的话,那些因粮食产量不足的州县,还可以制作商品,换取粮食和财富。”

    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韩艺可没有跟商人说这些,当然,他也不会跟李治讨论这成本问题,他跟李治说得这些,都是关乎着整个国家,分析的也是这一套运营模式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益处,至于投入、成本问题,韩艺跟他们说,他们也不懂啊!

    而这些问题,他们都是一听就懂,因为这是他们经常的遇到得困难。

    李治听得是激动不已,哈哈大笑道:“爱卿此举,可追那秦朝宰相李斯的车同轨,书同文矣!”

    许敬宗目光闪烁了几下,也道:“陛下所言极是,此法的确是妙不可言!”

    李义府听得一惊,怎么许敬宗在这时候跟韩艺穿一条裤子去了,但仔细一想,便也明白过来,如果朝廷政令可以变得更快,更有效,对谁最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