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苾何力大咧咧道:“那倭人不就是一群猴子么,有何惧哉?”

    李绩瞥了眼契苾何力,问道:“你知道倭国在哪吗?”

    契苾何力摇摇头,道:“据说是在岛上。”

    李绩道:“那你又凭什么这么说,咱们从未与倭国交过手,既然倭国敢来挑战我大唐,那我想他们一定有些手段,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倘若大意的话,那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契苾何力尴尬一笑,不做声了,但是眼中却是不以为意。高侃等人也是如此,在他眼中,这倭国就还远不如高句丽,只不过它在岛上,没法去打它。

    韩艺偷偷瞄了眼契苾何力,心里暗笑,你这个蠢货,要不将倭国的威胁无限扩大,那皇帝怎好意思说出兵,哪怕倭人是猴子,我们此时也一定要认为他们是孙猴子,这样咱们才有足够的理由出兵高句丽的。

    李绩又道:“倭国是一个新得对手,但是高句丽对于咱们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总结上回出征未能成功的原因,这也是老夫今日找你们来的目的。”

    其实在他看来,上回出征虽然收获巨大,重创了高句丽,消灭了不少高句丽的军队,但是没有达到目的,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未成完成目标,这就是一种失败,只是他不能这么说,因为上回出征毕竟是李世民统帅的,李世民可以说失败,但是他作为臣子,是不能这么说。

    契苾何力他们听得也都显得有些尴尬,没有拿下高句丽,对于他们而言,可以说是耻辱,打败过那么多强敌,偏偏没有征服高句丽。

    李绩又道:“针对上回出兵高句丽,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就是过于大意,我们都以为高句丽不过是弹丸之国,我们大唐是全方面压制住它,足以万全制敌,故此在那场战役中,我们将过多的兵力放在攻城拔寨上面,以最稳妥的方式进攻,从而放弃我们最为擅长的战术,我唐军自建国以来,多半战争都是出奇制胜,而不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这正中了高句丽的下怀,高句丽建造那一座座城池的目的,不是要在某一点守住我们,而是要为了坚清壁野,拖延我们进攻的脚步,以待冬日的到来,到时便可不战而退,这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焉能取胜。

    如果将来再出兵高句丽,我军一定吸取教训,决计不能再求那万全之策,我们要发挥我们唐军优势,想尽一切办法,攻击敌人最为薄弱的阵地,出奇制胜,城池能攻则攻,攻不下,亦不可久留,务必要做到速战速决。那高句丽本土作战,兵力虽然胜于我们,但是在战斗力却远不如我军,他们是不能与我们同时在三线或者四线作战的,我们要以凌厉的攻势,分散他们的兵力,然后逐一围歼。”

    薛仁贵他们是纷纷点头,这其实就是唐军作为擅长的战术,因为唐朝远远没有汉隋那么多兵力,全国总共也就四五十万,还不到汉隋的一半,这出兵十万,就真的已经到了极限了,唐朝最多也就是出兵十万,而且也就是打高句丽,故此唐朝不能拿兵去堆的,只能增加机动性,灵活作战,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术。

    当然,兵少的话,装备肯定也就精良,唐朝的武器、盔甲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唐初的时候,故此要是唐军出兵十万,高句丽也出兵十万,那高句丽就没法玩,高句丽得拿几倍于唐军的兵力来抵抗,因为高句丽单兵作战没有唐朝强。宋朝兵是多,科技是发达,但是武器都是劣质产品,因为宋朝动辄百万大军,不可能人人装备都非常精良,别说盔甲,能有衣服穿就不错了,其实能够吃饱那些士兵就已经满意了,他们当兵也就是为了一口饭,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在作战中,往往就几千人的突袭,然后直接取胜,就是精兵战略。

    李绩又道:“其二,就是粮草运送,高句丽山地居多,道路狭隘,粮草难以运输,而且高句丽每每与我中原作战,都会采取坚清壁野的战术,如果我们稳扎稳打,这也许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要出奇制胜,关于粮草将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粮草若无法接济,一旦我们深入到腹地,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甚至于重蹈隋军的覆辙,全军覆没。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薛仁贵道:“在我唐朝早就制定的战略中,欲取高句丽,须得先联合新罗消灭百济,从而两面夹击高句丽,这样方能速战速决,也能缩短进攻的路程,可以减轻粮草的负担。”

    李绩稍稍点头,忽然瞧见韩艺一定盯着他身前的沙盘,于是问道:“不知韩尚书如何对此有何看法?”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