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080 求助芳姐儿】(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说的这几位大人,韦公子都不认识?”孙月芳疑惑的看着韦宝,既然敢做这么大宗的生意,没有想好通路,你怎么敢出手的?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公子做这些生意,是祖上余下的家资吗?还是有人请公子代为经办货物的?我随便问一问,公子如果不想说就不用说。”

    “是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帮走海路的朋友,他们请我代办的。”韦宝心中一突,想起吴世恩一直将自己当做是东江毛家的眼线,索性干脆隐晦的打毛家的旗号算了,反正毛文龙在皮岛和金州一带活动,又不会突然冒出来,就算是山海关这边有毛家的真眼线,应该在一时半会之间,也不会有人过来找他对峙。况且,韦宝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后台是毛家。

    一帮走海路的朋友?孙月芳听韦宝这么一说,立时生出和吴世恩相同的想法,在辽西这一带,甚至西起皮岛,东至山东,除了毛文龙的人马,还有谁有能力控制海路?

    “王经略是朝廷大员,从京城派下来的,人面应该不熟,如果公子不是有十足的关系,最好不要随便试这一层的大人物。”孙月芳也没有追问韦宝的后台是不是毛文龙,反正已经信了九成了,估计是毛家劫了吴襄托人在关外代办的大宗货物,然后毛家又托韦宝转运入关,就这么个事情。

    韦宝不做声,静静的听孙月芳说。

    孙月芳接着道:“马总兵我没有怎么听说过,听说他忠勇的很,一心为朝廷办事,很受器重,是难得的良将,这样的人,多半也是廉洁的,最好也不要去试。”

    韦宝点点头,仍然没有说什么,孙月芳的意思很明白,权力过大的人,没有把握别去试验,名声廉洁的人,更不能去走后门。

    他知道王经略指的是王在晋,马总兵应该指的是马世龙,自从熊廷弼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的军民,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这之后,辽东经略和巡抚已经换了几拨人了。

    蓟辽总督这种督师职位,权力无边,不过并不是常设的,碰见大的战事,才派出大员担任,通常都挂着兵部尚书,等于皇帝直接控制战争全局,这也是老朱家著名的天子守国门战略,这个战略,也许是明朝皇家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就凭这一点,再黑的皇帝都能洗的白白胖胖,因为人家皇帝本人都顶在最前线了,还要怎么样?

    孙月芳见韦宝一直听自己说话,并不说话,噗嗤一笑,“你是真的不知道咋办路引,还是逗我呢?”

    “我真不知道啊,刚才芳姐儿说了三人,现在去掉了两个,就只剩下指挥使司的杨指挥使大人了,是吗?”韦宝接话道。

    “嗯,杨指挥使老成持重,久历边关,本来也是不太好找门路的,不过杨指挥使的公子卫指挥使司的镇抚杨弘毅是他的软肋,听闻吴家的货物,大都也是从杨家这条线通的内地。”孙月芳道:“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个渠道了。”

    韦宝哦了一声,他并不知道杨指挥使是谁,杨弘毅更加没有听过,韦宝那点历史知识也不过是二把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知道的,具体的人和时间就搞不清楚了,而且搞清楚人和时间也没有多少意义。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明朝被满清打败,官方资料大都是清廷后来弄出来的,明廷传下来的资料,也多有保留,自然多不足信,民间的一点野史,又经不起证实。加之自己是穿越巨,就算没有刮龙卷风一般的蝴蝶效应,估计历史多少会跟他原本知道的那点历史有所出入。

    所以韦宝对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是不太倚重的,历史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他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考古研究队。

    韦宝所能明确掌握,并高于这个时代的人的地方,也就是两个字大势!

    啥时代都有个大势所趋,明朝腐烂到一定程度,要被吃不饱饭的流民推翻,官僚阶层总体阳奉阴违,皇家对官员和天下的掌控力度不可能再恢复到明初朱八八和朱棣那时候的水平,这些就是大势。

    至于说后金的崛起,也算是大势的一部分,不过在韦宝原本的认识中,感觉还是因为大明内部做的太差,成天给人家送人头,送钱,送积分,把后金养起来的。

    就算没有后金,大明也是难以改变倒台的宿命,只不过可能变成王朝内部的重新洗牌,应该是正常被老百姓推翻的节奏。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