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50 造纸和火柴】(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韦宝点头,暗忖都是人工作业,产量是个问题:“先把质量搞上去!产量慢慢想法子提高,到时候要用流水线的方式,也要用蒸汽机搅拌,用蒸汽机传动。”现在没有皮带,但是用木头做齿轮,用木头做传动板子,应该也能搞出流水线来的。

    众人都不知道流水线是啥意思,邓二鲜代大家问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得出韦总裁喜欢邓二鲜,喜欢跟她说话,所以都由她跟总裁对话,而且邓二鲜性格活泼,脑子活络,大家都喜欢她,再说这里只有她一个女人,又长得人高马大,跟个男人差不多,总之,邓二鲜这种妹子很适合跟一帮大老爷们一道搞科研。

    韦宝随手在图纸上画了搅拌机和流水线,流水线跟用脚踩的抽水车差不多,众人已经有机械制造的概念,又都是铁匠出身,一看便能明白,不住点头,都暗赞韦总裁真是聪明,什么都能想的出来。

    “怎么包装?你们都想过了吗?”韦宝问道。

    “想过了,用茅草啊,皂角不是都用茅草包装的么?又省银子,又省事。”邓二鲜答道。

    韦宝差点被打败,用茅草?那得多难看?“用纸盒包装!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却要美观的多!而且还能帮商号打广告!”

    韦宝注意过市面上的商品,这个时代的生意人,已经有很强的广告概念了,只是大都对店铺进行广告!不会对商品本身进行宣传,像是商品包装这一块,就算用纸包装,也顶多是红红绿绿的颜色鲜艳一些罢了,绝不会想到将店铺和商品名称印上去。

    “用纸盒好啊,肯定好看多了,要方便保存!总裁,我和我哥都会造纸!”邓二鲜举手道。

    韦宝忍不住笑了,“你和你哥真是多面手啊?找你们两个人进军工署,算是选对人了。”

    “这里大部分人都会。”邓二鲜笑道:“只要是匠户出身的子弟,多半是多面手,啥都要会的,因为地方官府经常派一些乱七八糟的杂活。”

    韦宝点点头,心想现在商品流通,现在人口流通,也有点好处,的确将每一个小范围,都打造成了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小社会,也造就了匠户大多是多面手这件事。

    韦宝当即询问了众人一些关于造纸方面的知识。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

    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

    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机制纸存在浆网速差导致纤维纵横向分布不均,手工纸不存在纤维纵横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别体现在书画用纸上,比如宣纸。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

    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国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

    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

    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用竹子造纸的技术已臻完善,该时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造纸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