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714 王纪点头】(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只是说说罢了,御史的提拔是需要朝廷的,韦宝现在完成了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事改造,很多新近官员,但这些人并没有获得司礼监和内阁的任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地方官哪里会理会他们?

    “以后天下刑名,比如说咱们预备将一名死囚改成充军发配,问他收10两银子,地方提刑按察使司得2两,刑部得2两,大理寺得2两,都察院得2两,陛下的内帑得2两,这公平吧?有罪就是有罪,可以减轻刑罚,允许花钱,但绝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不能让老百姓绝对朝廷律法形同虚设,失去对官府的信任!这不单是司法衙门的问题,也同样是整个朝廷的尊严!首辅大人,您说是么?”韦宝对王纪说完,又问首辅顾秉谦。

    其实司法那一块,顾秉谦他们这个级别的官员,根本拿不到银子,拿到的也极少,他是无所谓的。

    但顾秉谦觉得如果真的能够按照韦宝这么做,扫清冤狱,就算降低了判罚尺度,包庇了许多要被治下重罪的人犯,但至少还了被害人清白,很多时候,老百姓就是要一个理字而已,这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过,顾秉谦却没有吭声,即便内心已经倾向于韦宝的法子,他也不会随便给出自己的意见,传统高官都是这么个套路,收银子的时候跑的比谁都快,拿主意的时候,都是不吭声的。

    “韦大人,这事牵扯太大,过一阵再说吧,我要与很多人商量。”王纪改策略了,从直接抗拒,改成了推诿。

    韦宝呵呵一笑:“还要和谁商量?大理寺和都察院已经这么做了,这么做,对陛下好,对九千岁好,衙门里的官员也没有少拿银子,对谁都没有损失!我就不信王大人算不清楚这笔账,你是愿意拿同样的银子,成天被各种事情烦的焦头烂额,被老百姓大骂贪官庸官,还是愿意拿同样的银子,轻轻松松,还有一个好官身,大家都传颂王大人是包青天在世?这不难选择吧?至于从你这里,到九千岁这中间的人,我相信,九千岁得了银子之后,会拉平关系的,不用大人操心。”

    “韦大人,你就不要再逼我了,总是要容我考虑一下吧?你难道要我现在就答应你?”王纪苦着脸道。

    “给王大人一天时间考虑,地方提刑按察使司各衙门更换人员,我派都察院官员配合王大人,一个月之内,全国刑名官员大换血!我要大明的天是青天,是蓝天,不要黑的。”韦宝果断限定了期限。

    王纪无奈的和首辅顾秉谦互相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韦宝笑道:“这事还能对谁商量?对九千岁商量呗?一天时间还不够么?明天中午我到王大人府里去。”

    “韦大人,官官相护,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啊,地方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官员,与布政使司,与地方乡绅,那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你这么硬换,会出大事的,你难道要引得咱们刑部上下被孤立?引得地方乡绅不买朝廷的账吗?没有这么简单。”王纪道。

    “王大人,有的事情,你要说难,可能你一辈子也做不到!有的事情,你要说简单,做了也就做了。当年的首辅张居正大人推行新政之前,多大的阻力?不是也一样说做就做了?刑部的事情我想过了,以前官员犯案,既往不咎,或者从轻发落,以后一定要严格管理,不能再生出让老百姓寒心的案子,咱们要拿银子,就得向大户动手,不能搜刮民脂民膏!刑部所有官员出任地方,只能异地围观,不准回到本地。”韦宝道。

    “地方大员和乡绅不买账怎么办?这你还没有说呢,不管了吗?”王纪道:‘他们不买账,咱们寸步难行!’

    “怎么可能寸步难行?只要秉公办案,老百姓会支持你们,这就足够了,抓住证据,该抓的抓,该押送京师的押送京师,这不容易吗?莫非王大人还要我亲自到哪个省的提刑按察使司替换一个提刑官,做一段时间给王大人看一看吗?”韦宝笑道:‘我手里有刀,我头顶有天,我倒要看看,谁敢不配合。不配合的官员,正好告到都察院,一体撤换。’

    王纪已经彻底的被带入了韦宝的思维,他虽然是大贪官,依附于魏忠贤的,有谁不是大贪官?但他承认韦宝这么做的话,若是真的成功了,对他个人财富和势力,并且有多少影响,他还真的能够更加轻松,获得更好的官声,甚至可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韦大人啊,你还年轻,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为官几年?你说的都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下,得罪的可不是几个人,得罪的是所有地方官和地方的士绅大户!咱们为官,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有必要这么拼命吗?”王纪道:“你不要忘了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