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小玩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章 好想扔颗炸弹(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周末入夜后的一场阵雨,将东瓯市市区冲刷得极为干净。次日早上阳光明媚和煦,空气湿润,昨晚上又加班到夜里10点多的刘可安,从家里出门时就觉得心情舒畅,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连带着,给他开车的司机都觉得精神轻松了许多。刘可安已经搬到了中心区新开发的新城,等过了这个月,从10月1日开始,市政府就要乔迁新址。车子从平坦宽阔的大马路上飞速驶过,马路两边,成片的绿化带和新建的高大楼宇,让刘可安不由为之自豪。

    他今年52岁,参加工作已经快接近30年。

    没有任何背景,天生也不比任何人聪明多少,可就是靠着一口气,他硬生生花了30年时间,从基层一路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从基层街镇到区直机关,从区直机关到市直机关,再到现在的全市权力中心,他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东瓯市的发展。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刘可安完全有底气拍着胸口,说一句东瓯市能有今天的面貌,绝对有他的一份功劳。

    不过,他从来都不说。

    说过这句话的人,现在全都在他脚底下。

    不聪明又没背景的人,要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刘可安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自制、自制、还是自制。

    仅此而已。

    车子很快驶过新城,驶进现代不足而繁华有余的旧城区域。

    没一会儿,就到了市政府门口。

    保安远远地看清车牌,隔着十来米,就先升起了护栏。

    车子稳稳开进已经嫌小的行政中心大院。

    刘可安先行从车上下来,拎着已经用了七八年的公文包,昂首阔步径直朝着市委办公楼,也就是位于行政中心最里面正中央位置的那幢两层木质小楼走去。

    他走路的速度很快,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从地方的办公室主任做到市委的大管家,几十年来,刘可安从不浪费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沿路到处都是工作人员,大多数年轻的面庞,刘可安基本都认不出。

    听到有人问好,也就是点头微笑,错身而过。

    市里的年轻人调动得很频繁,这些今天早上跟他问好的年轻人,或许不久之后就会下放,大部分会庸庸碌碌混一辈子,仅有极少数,若干年后可能会飞龙在天。

    刘可安没功夫感慨太多,风风火火进了楼,走上最上层。

    推开办公室的房门,里头窗明几净,清清爽爽。这一部分是他自己清理的,而凭空打开的窗户,以及桌上的报纸和桌旁滚烫的开水,则得归功于他的秘书。

    桌上放着一份市委领导今天的行程表。

    刘可安拿起看了一眼,早上有个市委扩大会议,参加的人不少。

    这个会议刘可安周五傍晚就已经收到消息,瞥了一眼,见各关键处没有什么漏洞,他拿起电话,给秘书科打了过去,让小科员们注意一下会场的布置。然后,他才下楼去食堂吃早饭。

    8点10分,刘可安已经出现在了会议室现场。

    但凡有市委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他都要亲自把关。

    并不算大的会议中心,此时已经摆好了桌子,各个参会人员的名牌三脚架,依次排列整齐。

    刘可安又逐一校对了一遍,想了想,把市住建局和市规划局的局长排位左右调换了一下,接着又叫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让他赶紧把螺山镇“赵晓洲”的牌子换成“董希伯”这可不能怪底下人,赵晓洲被免职,在中心区闹得沸沸扬扬,可对于在市里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特么一个镇党委书记算个毛线啊,不知道也合情合理。

    试了音响话筒的音量,摆好茶杯水果,把所有的灯都打开。

    刘可安亲力亲为监督了十来分钟,等到一切就绪,今天开会的大小领导们也都陆续进场了。

    年轻的工作人员们先一步退场,刘可安熟络地和老同事们寒暄着,不到5分钟,空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就坐满了人。

    董希伯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心里那叫一个澎湃。

    他转头看了眼坐在自己身旁的中心区区委组织部的老大,老大朝他点点头,端起茶杯,喝下一大口,然后猛地脸色一变,却硬是把那口高温饮料咽了下去。

    董希伯直接看傻逼了,一个字,服!

    市长朱明远、常务副市长蒋鹏飞、市委组织部部长龙建宇、市纪委书记林乃荣、市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农、市委秘书长刘可安、市发改委主任莫泰冲、市住建局局长包哲、市国土局局长魏前进、市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