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影教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1章 攻击(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度劳累,以及大屠杀带来的精神创伤,才导致精神崩溃的。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卫-肯尼迪表示:“张然的《正义天使》是一部失败的电影,里面充满陈词滥调,里面对东瀛士兵的刻画是简单化、刻板和不准确的。在电影中有大量的虚构情节,比如魏特琳的崩溃。”肯尼迪还认为:“这部电影主导题目是指责和义愤,而不是分析和理解,尽管愤怒是发生在南京屠杀事件的一种道义上有必要的回应,但这是理智上的不足。”

    这些指责和抨击出来后,被有心人在网络上到处张贴,网络上一时间“民怨沸腾”,无数“正义”人士跳出来指责《正义天使》胡编乱造,并声称《正义天使》的虚构情节侮辱了魏特琳女士。

    电影中魏特琳遭到《紫金山晚报》污蔑的情节确实是虚构的;但虚构是电影叙事的需要。因为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魏特琳一直在金女大,忙各种琐碎的事,并没有发生大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冲突。如果电影直接跳到1940年写她崩溃,那会显得非常突兀。

    不光拍电影这样,写魏特琳的小说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在大屠杀之后和魏特林自杀之前这段时间,没有大事发生,怎么把故事讲好,让人继续读下去,就必须有新的故事和新的戏剧维持冲力。有个英国作家在遇到这个问题时,虚构了魏特林跟一个已婚的中国男人的恋情,但那个男人有家有事业不能理她,最后她要死要活的,精神崩溃了。但这样虚构让人难以接受,因为魏特琳的经历非常清白,写她跟已婚男人纠缠不清太不负责了。

    哈金写《南京安魂曲》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虚构了《紫金山晚报》对魏特琳的污蔑和攻击,以及和丹尼森夫人之间的冲突。张然觉得虚构汪伪政权污蔑和魏特琳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东瀛人一直将魏特琳他们这些外国人当成眼中钉,拉贝正是被东瀛人施压,才被德国政府召回的。魏特琳他们在南京百姓心中的威望非常高,大家都非常尊敬他们;而他们的存在对汪伪政权的合法性是一种否定;攻击魏特琳他们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