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导演系的学生们嫉妒得直抓狂,都是导演系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站在演讲台上,张然激情澎湃地道:“你们是亚洲电影学院的第一届,在你们求学的三年中,亚洲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电影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总票房从2006年的40亿到今年预计超过130亿;06年韩国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市场全面放开,开始与好莱坞电影展开肉搏战;日本电影在被好莱坞压制了二十年后,从06年开始实现逆转,本土电影电影连续三年击败好莱坞电影;现在整个亚洲电影都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需要新导演,需要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对你们这些新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代。
同学们,从这里出发,你们有的会留在内地,有的会回自己的国家。此去经年,大浪淘沙,千锤百炼,你们将经历很多,然而各人道路不同,境遇各异,希望你们最终能殊途同归,得偿所愿。愿天涯海角,电影梦始终是你们人生的耀眼光芒;愿不远的将来,2006届每一位同学都会在电影的汪洋中长风破浪,行至成功的彼岸!谢谢大家!”
致辞结束,在场所有学生和嘉宾都集体起立,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张然表示感谢,他们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那么真挚。
张然站在舞台上,看着学生们,笑得无比灿烂。他一直相信改变中国电影的困境只能靠工业化,但要实现工业化靠他和宁皓几个导演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世纪巅峰已经有了完备的体系,有了相当完备的产业链;而且拍出了《唐山大地震》这种工业化水准相当高的电影。但中国电影依然算不上电影工业,只能算手工作坊,因为真正的电影工业一定是可复制的,可以量化的,能够不以任何个人的能量来决定电影最终质量的。《唐山大地震》张然能拍出很高的水准,但交给其他人就不到这种程度,哪怕是宁皓、丁胜都不行,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不擅长这种电影类型。
中国电影缺人才,而最缺的是优秀的类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