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影教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0章 一连串满分(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间。

    就在张然忙着接受采访之时,世界各地的影评都相继出炉,不管是在北美,还是在欧洲,在亚洲,在美洲,“史诗级作品”、“大师作品”、“终极伟大”这样的形容词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各国知名媒体对《一个人张灯结彩》的评价中,引起了各国影迷的极大好奇。

    《电影手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杂志之一,推崇作者电影,也推崇创新,当初《飞行家》横空出世的时候,他们就给予了盛赞,并给电影打了满分。这次《一个人张灯结彩》不但重现了多声部蒙太奇,而且走得更远,自然再次收获了《电影手册》的盛赞,以及一个满分。

    《电影手册》对《一个人张灯结彩》赞美不只是着眼于分析张然是如何重现,并革新了多声部蒙太奇这种几乎失传的电影语汇,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电影手册》认为:“在《一个人张灯结彩》中,老黄、小于和钢渣是电影的三个声部,这三个声部带来的开放多视角叙事,使全片成为了一曲多声部的命运三重唱,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和影片人物对话的可能。张然并没有站在上帝视角全视全知讲述一个完整封闭的故事,老黄、小于、钢渣三人均为意识独立的个体,三人的情感、灵魂、命运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电影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在在为摆脱孤独努力,但最终一切像画了个圆圈,又回到了原点,每个人依然是孤独的,甚至更孤独了。

    在张然的电影中人物总是很孤独的,不管是《时间囚徒》中困在时间里的曹林,《爆裂鼓手》中的周旭,还是《时空战士》中沦为疯子的杰森,以及《飞行家》中为飞行梦奋斗的乔正飞,都是如此,只有《唐山大地震》是例外。在这些充满着孤独感的电影中,张然始终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这种思考结果,最终清晰展现在张然不断实验的电影语言里,将所有的思考化为了一曲交响乐,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交融在一起。在电影的最后,当镜头拉向浩瀚的宇宙,当《欢乐颂》在宇宙中回响时,电影带给我的冲击和震撼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