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参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三官显圣(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老道只挑重要的说,若有疏漏,另外几人就在旁提醒补充。

    令南风不曾想到的是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着实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两大上古奇书出世,去年八月,黄河水灾,洪水退去之后,东魏征调民夫治水清淤,发现上古石碑一座,上刻洛书河图,齐全完整。洛书河图乃周易前身,当年周文王潜心推研,得双天八卦,后因先天八卦泄露天机,夺天造化,便被周文王毁了去,此番出现的是洛书河图全图,此等神物现身东魏,被东魏视为莫大吉兆。

    同年同月,西魏岐山惊现彩凤一只,引百鸟齐飞,遮云蔽日,县吏闻讯前往,自彩凤落处得一石匣,不敢妄自开启,急送朝廷,朝廷召集百官,于上朝时开启石匣,得无暇玉板一片,上有古字数百,召史官译对,竟是天赐黄帝的上古奇书龙甲神章原本,得此奇书,朝廷立刻昭告天下,西魏上下皆将此视为天命所归。

    第二件大事发生在去年七月至今年年初,玉清紫薇大帝,上清清虚大帝,太清洞阴大帝,先后显圣人间,但这三位神祇并没有于三清各宗显圣,而是显圣于东西两魏以及梁国各处。

    三官大帝分别于三元日显圣,天官玉清紫薇大帝显圣于东魏一处偏远山村,地官上清清虚大帝显圣于梁国建康附近,而水官太清洞阴大帝则现身于西魏皇宫上空。

    三官大帝显圣的地点与三清各宗此时的势力范围没有任何关系,显圣之前三清各宗也没有收到上界谕示,三官大帝显露法像的时间非常短暂,亦不曾留下法旨天言。

    对于三官大帝显圣的动机,三清各宗一直在揣摩推测,但直至今日也没有想到合理的解释,三官大帝显圣之前不曾谕示三宗接迎,亦不于三清各宗显圣,令得三清宗好生忐忑。

    第三件大事是梁武帝召请天下僧侣,迎请四大名寺高僧,齐聚苏州,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这是佛教最为盛大的法会,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

    大事也只有这三件,这三件大事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件,梁武帝对佛教痴迷成狂,已经彻底魔障了。

    仔细想来,第一件大事有两种可能,一是东魏西魏都在吹牛,就跟刘邦斩白蛇一样,其实就是个蛊惑众人的噱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有其事,倘若真有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两魏的当权者,因为这两部奇书都被朝廷得了去。

    第二件大事最难揣度,佛教的佛和菩萨倒是经常有显圣之举,似类似的事情道门并不多见,因为此举违背大道自然的规律,道家是不主动招揽信徒的,本是富贵之门,长生之路,这等好事,求之尚且不得,自不会主动给予。

    但事实是三官大帝真的显圣了,而且事先没有谕示三宗接迎,显圣的地点也不是三宗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耐人寻味了,此举有点儿类似于人间的御吏走访巡查,却不通知当地官吏接待。

    此事当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若是非要给个解释,三官大帝此举貌似是在表达对三宗的不满,也可能是在给三宗施加压力,间接告知他们在天庭看来天下没有三国之分,也没有地域归属。

    想到此处,南风就有心放弃深究的念头,但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三官大帝虽然分别隶属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但他们三人却并不是仙人,他们是神。

    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且有过人能力的人,世人便称之为神仙,殊不知神和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仙人是道人修道飞升而成,而神则是一些特殊的人和异类直接受封而成。

    在龙门海岛时,那名为黄有亮的猴子对二人称它为仙家好生不满,立刻纠正自己是神,通过那猴子的表现不难看出,神和仙貌似并不是一堂和气。

    三官大帝是神,与直接隶属于仙人的道人相比,他们与朝廷和民众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就在南风皱眉思虑之时,那四人与他稽首道别,“真人若是没有别的吩咐,我们这就启程上路了。”

    “走好。”南风抬手还礼,言罢,忽然想起一事,“刚才听诸位说话,貌似东魏武林近些时日出了不少叛徒?”

    “实则也不能称他们为叛徒,”那老道摇头说道,“只是一些无有气节,如蝇逐臭的俗人。”

    “此言怎讲?”南风问道。

    那老道抬手西指,“那西魏的李朝宗得了天书,长了些本事,此番纳妾成亲,那些贪图天书的武人都往长安给他道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