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百六十四章 内官外官(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早朝散班后。

    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吏部尚书杨巍被天子招去文华殿议事。

    不久后,二人从文华殿出来。

    二人差不多并肩而行,杨巍不时会顿后半步,如此既保持了与申时行二人聊天,又使得自己在礼数上没有僭越。

    身为首辅申时行礼绝百僚,除天子之外,百官都要向他行礼,而吏部尚书是唯一能首辅抗尊的人物。

    在张居正时,吏部尚书在内阁面前就是一个属吏,到了张四维时,提出事归部院,一时六部大有脱离内阁的样子。

    而严清担任吏部尚书时,吏部自行其事,不受内阁干扰,当时大受朝野之士好评。

    到了杨巍任吏部尚书时,朝野上对他十分抱有期望的。杨巍在任外官时,年年考绩几乎都是一等,当年王大臣案,他秉公处事,然后被排斥出中枢,回乡种田。

    他担任吏部尚书后,众官员也认为杨巍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无伦年纪还是科名都在申时行之上。没理由杨巍会听申时行之言行事。

    但事实上二人还真就走在一起了。

    所以言路议论纷纷,说吏部又成为内阁爪牙,当然申时行,杨巍都否认,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所以杨巍与申时行同行,谁在前谁在后,并肩还是齐步,这些落在有心人眼底都是文章。

    在外人看来,杨巍与申时行交谈时,二人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们属僚都是远远的跟着,不敢听二人口里一字。

    外人不由揣测两位大佬正在聊着什么。

    但见杨巍言:“仆年少读书时,学问主明明德,释褐为官后,治理一方,主经六经,而今到了中枢主政铨部,到是有些迷惑不解了,不知元辅在政府多年,学问以何为本?”

    政府的政指的是政事堂,府指的是二府中书省和枢密院,在明朝这两个字代指内阁。

    申时行捏须道:“不谷与伯谦主张差不多,不过入阁后,读大学衍义颇有心得。”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