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需要能办事,敢办事的官员。
再不济退居山林,将事功的学说遍布天下,那自己的学生或门徒,完成未竟的事业。
这也是功成不必在我。
此刻武英殿内,张宏,陈矩都立在一旁。
天子先问张宏,张宏想了片刻然后道:“若当时内臣处于林宗海的位子,不说乃是上策,此明哲保身。但若是说了,倒也不能算是错,毕竟他将私心告诉陛下了。”
“他此举无疑说是陛下若用他,就要支持他的主张,如此也免得将来欺君。”
天子点点头向陈矩问道:“陈伴伴,你当初与朕说林延潮似张太岳,今日又如何看?”
陈矩道:“陛下,林宗海此人功利心极重,而且也是极热衷于功名,当年他为了结交内臣达成疏通贾鲁河事,不惜刻碑立石,遭到士子的诟病。由此可知他又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放下身段,甚至不惜背上骂名的人!这一点与他很像。”
天子闻言点点头道:“说的不错。”
陈矩道:“不过今日林宗海一番话,令臣想到另两人!”
“哪两人?”
“董江都,王临川!”
天子嗯地一声道:“林延潮都说了他要做董江都,王临川!”
陈矩道:“陛下,慧眼如炬,但内臣觉得林三元话里还有一个意思。陛下以为董江都,王临川是何人?”
天子想了想道:“在朝是大臣,在野乃大儒!”
陈矩道:“正是如此,所以林三元与二人打的是一个主意,位极人臣固然美哉,但若能以经术定国策,此才为其之志!”
董仲舒与王安石若说有什么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干一件事就是创立&039;新学&039;。
董仲舒的新学,改良儒学,被称为新儒学,因为新学糅合了法家的思想,结果被当时儒学上下一阵大骂,认为董仲舒更改经义,不是儒学本来的面目。
但是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