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宴。
不过別听是中宴,规模就小了,皇宫里的中宴也有好几百桌的。
大明大约两万余流品官,其中京官只有一千多名。
大部分都是外官,按道理外官朝觐,这两万多外官都要上京的。
但天子免除一些格外边远州县的参见,只要他们派副僚即可。其余路途不太远的州县,除了必要留守官员,基本都要来京朝觐。
这是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就定的规矩。
所以这一次入京朝觐的外官也有五六千人之数。
对于很多边远的卑微官员而言,这或许是他们一辈子唯一一次进京面圣的机会,因此都会格外珍惜。
他们上京后,向吏部报道,然后会在朝觐宴后颁布优劣。
现在施政趋于宽和,不会似朱元璋朱棣在位时,一次朝觐之后处罚几百上千官员这样的例子。
所以官员们赴宴的心情都还是不错的。
宫门前十几余头大象组成了象鼻桥,赴宴官员们从桥下而过,一路不免谈及西南边事,以及缅王进献的这几头大象。
魏允贞与李三才二人一路走过象鼻桥。
李三才为人四海,交游满天下,一路之上不少官员都是向他抱拳作揖。
李三才豪爽地笑着,向众人回礼。
李三才之前任户部云南司郎中,后被贬为东昌府推官。
魏允贞也是一般境遇,被贬至许州判官。
现在二人在吏部保举上,名列第二第三,这一次重回京师,显然是要东山再起的。
当时魏允贞上疏批评首辅张四维,阁臣申时行徇私,在科举考试里公然将自己儿子录取。
而且反对内阁对吏部,兵部的人事权指手画脚。
张四维被气的是辞官求去,天子为了挽留张四维,将魏允贞贬官,李三才不服,上疏相求,然后李三才也被天子贬官。
二人胆敢上疏攻讦如日中天的内阁,这魏允贞还是张四维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