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必有所耳闻,六年前他在金殿上就名扬天下,三元及第。记得殿上召见,朕问他闽地有何珍宝?他答说,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众官员闻言纷纷点头,有数人朝林延潮投在欣赏目光。

    说到这里,天子感慨道:“此话到如今朕依然记得。求才之艰辛,所托官员得人乃朝政第一要事。太祖以科举取士来,就是为了求贤于天下,朕也是思贤若渴。但何为贤臣呢?朕常不能明白。”

    “譬如在座诸卿,没有哪个不认为自己乃贤臣。但自朕亲政以来,一直崇贤贬奸,不少官员贬谪,罢官,甚至抄家。这些奸臣贪官在位时,哪个人,当朝诸公不以为贤良。但为何东窗事发后,纵观其所作所为,众人都揭其祸国殃民之举。但为何当时却无一人察觉之?”

    “朕百思不得其解,朝廷用官,何时能脱开用时则贤,不用则不贤?”

    殿上众官员听天子之言都是道:“陛下圣明。”

    天子道:“朝廷选官,以考满察典并用,察典为重,察典分京察外察,又以外察最重,使贪官奸臣不久任,清臣能臣得察举以升迁。太祖当年设朝觐考察之用意就在如此,观官员贤否而去留之。”

    说到这里天子看向林延潮道:“林卿,朕听说你方才与邓卿在席上争执?”

    林延潮立即道:“臣殿外失仪,恳请陛下责罚。”

    天子道:“朕并非怪你。其中情由朕略知一二,近来朝堂上弹劾你的奏章不少,邓卿也是其中之一,邓卿是否因为此事与林卿争议?”

    邓炼听天子点名行礼道:“确实如此,是臣失仪。”

    天子看在眼底,然后又道:“除了邓卿,同时也有一些官员保你,譬如在座的潘卿家,臧卿家,付卿家,甚至吏部还考举你为天下州府官员中的第一。”

    天子点了潘季驯,臧惟一,付知远三人,三人也是垂头表示恭敬。

    天子目光回到了林延潮身上问道:“一面有官员参你,一面有官员保你,你自己如何想的,自以为贤否?说给朕,以及在座的诸位臣工听听。”

    天子说完,在座众官员都齐然侧身四十五度,看向了殿门处的林延潮,听听他是如何说的。

    众目所视之下,林延潮觉得身上有股重压,殿里不知何处吹来一阵风,将他官袍下摆吹得微微卷起。

    这一刻林延潮深切感受到,这恐怕就是事功的苦衷。

    自己为官以来一直坚定,可谓一直劈难而进,没有半点后退之心,就是当初贬官至归德时,仕途落到最低的时候,也不曾半点灰心。

    但眼下自己在归德三年回京之后,御史们于自己政绩丝毫不见,反而上疏攻讦不断,难道事功一定离不开被人骂吗?

    朝中议论纷纷,这些都罢了,最关键是天子见疑。

    当时殿前召对,自己想要作一番事业之心,却遭到天子的猜忌,被晾在京里三个月。

    方才邓炼殿前奚落,虽被自己怼回去,但心底怎能没有波动。

    而今日殿上天子又如此质问。

    林延潮有些灰心失望当下心想,既是天子不信任我,我就外放为官,也能作一番事情,造福一方百姓,比留在京里君臣相疑好多了。

    如此我也懒得保你什么大明江山,无事一身轻!

    但念到这里,林延潮突然又想起张居正,海瑞,林烃,山长,林诚义。

    他们的叮嘱,托付犹在耳边。

    他们用身体力行或是耳提面令告诉自己,如何当一名真正的官员。

    穿越前,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穿越后,从发蒙读书到科举及第,释褐为官,一条长长的线,贯穿起来。

    想到这里,犹如凉水泼面,心底生寒,却令人一静。

    林延潮抬起头,面上平静地答道:“回禀陛下,臣只知道办好陛下交待的差事即可,至于他人议论如何,不是臣能引导的。臣由着他们。”

    林延潮这殿前奏对,可以视作中规中矩,不卑不亢的回答。

    天子闻言却笑了笑,他站起身来,负手于殿前踱步道:“林卿,朕记得你当初不是如此说的。他曾与朕说,为善者无近名,为恶者无近刑,你在归德的所作所为,你不能自称,将来当由百姓替你答之。”

    “今日察典,朕正好想起这话,大臣到底贤不贤?忠不忠?谁能说的算?御史们说的不算,吏部说的也不算,朕恐怕说的也不全算,天下唯有老百姓才能称的。”

    说到这里,天子顿了顿指着一旁站着的何润遥道:“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