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巡查,也可以对考生发号施令,白天举旗,晚上点灯。
而在开考前三日,礼部会请僧道在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还有官兵摇旗喊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此举很玄学,意思也是告诫考生平日要行善积德,不然考场里会有因果报应。
林延潮看着考场,心底感慨万千,六年前自己也是在这万千考棚中一间考试。
当时考棚还有部分是木瓦结构的,现在都已换成了砖石了,那么当年那间山长林垠与自己一并考试的考棚今天早已是拆掉了吧。
想到这里,林延潮生出惆怅来。
随着号炮一响,考生入场。
监察官员也是陆续登上了明远楼,而王锡爵,林延潮只需坐着,昨日拟定的考题,早就全部印制完毕,等待考生入场后,即行发放。
龙门前。
孙承宗,陶望龄,袁可立,杨道宾,袁宗道,林歆,陈应龙,陈一愚,林继衡。
陶望龄,袁可立左右还有侯执躬,他是林延潮在归德的门生,今年刚通过河南乡试。
还有其他林学门生如于仕廉,周如砥,董懋策,黄辉等,他们有的是林延潮的门生,有的是陶望龄,郭正域的同乡好友。
林延潮公务繁忙,不可能亲自授徒,所以不少学生都是陶望龄代自己教授。所以陶望龄,事功学派里的地位就相当于教授师,犹如王学里王畿,钱洪德德地位。
除了陶望龄,在林学中与之相当的还有郭正域,林延潮去后,当初林学留在京里的门生,都是郭正域代为教授。
眼下他们聚集在龙门前,面色凝重,望着长长一列的考生。
“十年寒窗在此一朝。”一人捏紧了拳头。
“只去金榜题名,光耀祖宗!”
“苦心人天不负。”
也有人看向陶望龄心道:“我等要是有陶兄的才学就好了!”
“是啊,这一次会试,他必是探囊取物。”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