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问(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

    君子思不出位的道理,不是不要往长远去想,而是优先专注于眼前应当为之事,脚踏实地把他做好,为力所能及之事!

    这就是林延潮的道理。

    对于今天而言,看似普通,但却是他撬动时代车轮的一步。

    一会儿王锡爵到了至公堂,林延潮立即上前见礼。从王锡爵看了林延潮一眼,虽未表露出什么,但神色有些疏离。

    林延潮心知赵用贤必是把方从哲的事告诉他了,所以他在怀疑为什么自己没有将有士子考官鬻卷的事告诉他。

    不过王锡爵没有透露口风,而是向林延潮问道:“策问的卷子都发下去吗?”

    林延潮道:“回阁老,就等着考生入场。”

    王锡爵点点头道:“这三场的策论,仆看过并不好答啊,是否批卷上放宽一二。”

    林延潮道:“下官之前已让考生可自携书籍入场,已是放低了难度。至于批卷上,下官看以往策问实是太走过场,下官之前看过一篇今年乡试的程文。”

    “题问班氏《汉书》果何所本?《艺文志》与刘氏《七略》有何异同?《古今人表》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

    “然后考生答曰:“班氏《汉书》实有所本,《艺文》与刘氏《七略》实有异同,《古今人表》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而如此的卷子尤盛行于乡试会试之中。”

    王锡爵也任过乡试主考官,知道这都是现在策问题的现状。

    比如上题问,汉书以何为本?考生回答确实有所本。

    艺文志与七略有什么不同?考生回答确实有所不同。

    古今人表的书里不列今人,可不可以仍叫这个名字?考生照搬,答说可以说。

    反正三场考试实对虚,考生们谓之勾策题,亦曰对空策。人家疑问你肯定,这样考试都给考生过,可见第三场纯粹走过场。

    林延潮陈词后向王锡爵一揖道:“请阁老信之下官。”

    王锡爵深深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