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无从谈起。
经此改名之辱,众翰林们都是憋着一口气。
不过经过这一番事,也是打响了新民报的名头。
林延潮主持下的新民报除了使民更新,教民向善外,还有一点,引起了无数腐儒的愤慨,那就是允许登载广告。
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任何商家都可以在新民报上登载自己的广告,将自己的商品对老百姓广而告之。
但是此举真是的是太过分了,君子言义不言利啊。
好端端的一个翰林院,怎么在林延潮的主持下,居然也开始充满了铜臭味了?
于是新民报,也引起了一些腐儒们的坚决抵制。
不过对于林延潮而言无所谓,这些人的思想已是根深蒂固,自己的新民报就是写得妙笔生花,也是救不了这些人,扭转不了他们的观念。
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不喜欢的人你再怎么努力,别人也不会喜欢你的。
相反林延潮利用广告的收入,一部分作为润笔补贴新民报的主编,编辑们,另一部分用以降低报纸的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扩大销量。
在部院三大报中,新民报的销量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性价比却是最高的。
京里人口百万,官吏不知多少,至于达官显贵,以及他们子弟也是普通受过教育的,另外有好几千来京举人,国子监学生,识字率本来就接近百分十,远高于大明百分五的比率,甚至比苏杭这等富庶之地还高。
而且经过五六年来京城里普及义学,京城里的认字人口更是逐步提升,年轻人们读读报,通过读读报,增广见识,了解天下大事,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他们向学之心,如此一个良性的循环正在逐步的形成。
同时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增加时效性,使得报纸阅读更加美观,林延潮摒弃了原先的看起来极不清晰的木活字,泥活字印刷,至于雕版印刷更是丢在一边。
林延潮直接采用了是铜活字印刷来印新民报。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