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的法子去办,但同时也要参考对方的办法。只是你们都未真正悟透我的意思,以后传授弟子,只能按照我这四句去教,作为修身悟道的根本,四句里多了少了都容易误人子弟。
听闻陶望龄谈论天泉问道,焦竑不由一笑问道:“陶先生要与我谈论阳明四句吗?”
说着在场读书人都是一笑,对于这阳明四句,无数王学弟子都探讨过,陶望龄在这方面实在难有创见。
陶望龄当即退了一步道:“焦先生面前,实不敢嫌丑。”
焦竑是有德君子,他与人辩难不是为了驳倒对方,而是为了探讨真理。
当即焦竑也给对方台阶下道:“如此说来学功先生之学,就是依绪山先生之办法,在事功之中求得格物致知,也是在实践之中求真知对吗?”
众人当下明白了,原来林学没有上达之道,是因为学钱洪德一支,只是钱学是格物致知来致良知,林学是用实践事功来致真知,这也是儒家传统的入世悟道之法。
当然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言钝根之人学习的办法。
释家,道家则是通过参悟来悟道,这近似于王畿的办法,这是出世悟道之法。
因此论及认知之道,由自身领悟天理果真还是我王学最牛逼啊,什么朱学,林学不过是我们一支啊。
陶望龄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道:“天泉问道后,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众人又听了进去,但见陶望龄说的是王学另一个经典问答‘严滩问答’。
这严滩问答,是天泉桥后,王畿,钱洪德两位弟子送王阳明至严滩这个地方。
王畿对四句教中‘有无’之道不理解,于是问王阳明什么是实相,什么是虚相。
王明阳则说了一句‘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当时钱洪德听了一脸懵逼,王畿却领悟了道:“前者是从本体上说功夫,后者是从功夫上说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