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学观风之时,那时自己也是他们中一员,现在倒是有些司空见惯了。

    林延潮知道许孚远,管志道的意思,自己有意要借重两位大儒在朝野上下的名声,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弟子借自己登终南捷径。

    这样切磋指点文章的场合,其实就是利益交换。但就算有人看穿了这些,又能说什么呢?这就是官场里潜藏的规矩。

    所林延潮笑了笑当下拿了一名学生的文章过目,边看边问。

    文章应答不能入自己之眼的,林延潮就道了一句‘尚可’,‘不错’。

    若是有些才华的,就点拨几句比如‘文尚平,但意出众’,‘此处不足,但瑕不掩瑜’。一般弟子们能得林延潮如此几句,就很欣慰了。

    许孚远名气最大,门下子弟出众者很多,毕竟湛若水以后甘泉学派,就以他名声最著,如官员冯从吾,丁元荐,名儒王之士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他们的门下学生不少都值得称道,可是林延潮一一打听过去,可惜没有一个叫刘宗周的,不知对方此刻是否已拜许孚远为师。

    虽没有刘宗周,但有两三人,林延潮将他们文章反复看了一遍,不仅点拨了几句,还称赞了几句。

    这令场中所有人都露出羡慕之色。

    这就是终南捷径了,若他们有朝一日能名列史册,那么传记里肯定会有一句如‘为礼部尚书林延潮器之’,‘誉其非池中之物’等等类似的话。

    就如张居正年少时,为顾璘赞了一句‘可当腰玉’。

    当然这必须在许孚远,管志道的引荐下,当然也不用想得如何黑暗,其人无真才实学,林延潮也不会闭着眼睛信口开河,就算乐于提携后进,也不能毁了自己名声。

    许孚远手抚着这得青眼得学生背,对林延潮着意介绍道:“此子名叫张舜典,乃吾督学陕西时所取的学生,其伯父曾经任过福州府的学正,也算与大宗伯很有渊源了。”

    林延潮笑着道:“哦,竟有此事,不知是令伯父高姓大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