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力驳群雄(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却可以煽动其他人啊,因此论及当打手和喷子,确实没有人比赵用贤身后的清流更适合了。

    听林延潮这么说,赵用贤点了点头当即道:“我明白了。”

    事情议完,二人告辞。

    林延潮则是披上衣袍前往内阁,付知远已是抵京。

    不过这一次对他而言可不是一件愉快之事,天子没见着,他要先去都察院堂参,然后到内阁与廷臣科臣会揖。

    林延潮坐上轿子到了宫门,然后步行入宫,一路上风雪交加。

    左右给他撑的伞上都积满了雪,林延潮到了文渊阁后,左右随从收了伞。他伸手掸了掸袖子上的积雪。林延潮刚一站定,几名内阁的中书也是立即迎了上来。

    “见过大宗伯!还不给大宗伯递手炉来。”

    林延潮接过手炉,也算是接受了对方的好意,他问道:“会揖的如何?”

    那名中书凑上前陪着笑脸低声道:“谈了一个时辰了,还没出来呢。”

    “哦?”林延潮顿了顿道,“可否容我在外旁听。”

    林延潮的名字本不在与会名单上,但是他这么开口了,下面的官吏敢说半个不字吗?

    “当然。大宗伯这边请!”

    这名中书当即引着林延潮来到会揖室。这会揖室林延潮不陌生,当年张居正当国时,林延潮作为轮值中书多次在会揖室里作记要之事。

    但林延潮身为部臣后,这样的内阁与六科会揖却是不能参与了。

    林延潮来到门外就听得门内声音颇为刺耳。

    会揖是祖制,内阁大学士在会揖中于国事上接受科臣的质询,过去常常有言官在会揖上将内阁大学士怼得面红耳赤的时候。

    在另一个时空里,沈一贯为首辅,此人在明史里有八个字的评价那就是‘枝拄清议,好同恶异’,就是打压清议,在政见上喜欢与自己相同的,讨厌与自己相异的。

    有一次会揖,一名言官得罪天子要被贬谪,众言官请求沈一贯出面保他,但沈一贯百般理由推托,当时袁可立坐于末席大笑道:“公不是不能救,而是见死不救。”

    当场满堂愕眙,而袁可立独自不惧,侃侃而谈。

    当时沈一贯斜了一眼袁可立向左右问道:“末座白皙者何人?”

    事后袁可立因此事而被沈一贯报复而罢官。

    但今日的主角不是内阁,而是刚从淮安进京的河漕总督付知远。

    而此刻会揖室里,付知远脸色铁青,他这一次来京本以为能够面圣陈词,请天子支持自己大力整治漕运之事,但是没有料到他来京后,根本见不到天子一面。

    面对他的却是如同债主一般的苛厉言官。

    在都察院堂参时,他已被左右都御史严厉问了几句。

    而今日内阁会揖,更是如此,言官们围着他质问。

    “漕运之事,朝廷早有主张,漕督不以安静为要,骤然以严刑峻法整治,此博名乎?好功之病乎?”

    ”漕政之事糜烂已久,如重病之人,当以温和之药调养,岂可骤下虎狼之药?”

    “漕督,其他不论,这一次漕船被焚之事,你当如何向朝廷交代?这漕粮的亏空与漕船的补造,又如何交代?”

    付知远听见言官质问,一一答之,他心底有气。

    但他也知道现在言官权力极重,权势轻一些的部寺大臣,这些人都不放在眼底。

    付知远反驳了几次,都被这些言官说了回来。他也是堂堂二品大员,几时受过这样的屈辱,当即他闭上眼睛,不置一词,任由这些言官去说。

    为何他的苦心变成了这样,为何一贯对他信任有加天子不肯见他,为何为国为民却是如此下场。

    付知远满腔悲愤,一名大臣就如此受辱于言官的口舌之下。

    就在这时,他听得外头传来推门声,四面的嗡嗡之声却一下子停止了。

    却说林延潮在门外听了几句后,轻哼一声,当即伸出单手推开门。

    林延潮动作也不大,推门之声也不甚重,但众言官们都是看了过去。

    本不该出现在此处的林延潮推门后负手而入,立在门前目光从左至右的扫视过一遍。

    顿时会揖室因他的出现而鸦雀无声。

    会揖室内布局是如此,首辅王家屏面南而坐,付知远坐在他的左手侧,至于言官们则是左右对座。

    林延潮扫了一眼后,大步从言官的目光中迈步至王家屏的面前,微微施礼后,即是坐在了王家屏右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