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错,于是向黄凤翔那么道:“检讨厅里六品七品史官出行,用何等卤簿?”

    黄凤翔道:“咱们六品七品词臣,用黑扇,黄线伞,驺骑可用银瓜。”

    林延潮听了点点头。

    朝参日,天色未明。

    在正阳门大明门外的棋盘街上,轿子,马车从四面八方而来。

    这天林延潮就弃了礼部送来三品官卤簿,而用从六品官的卤簿上朝。

    上朝时一路上不免遇到其他上朝官员的马车,轿子。

    按照大明律例,两位官员路上相见,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

    也就说,两位官员遇见了,必须按官位高低行礼。

    所有官员中,内阁大学士无疑处于食物链的巅峰,

    阁臣有宰相之名,礼绝百僚。大小臣工,无不引避,到了阁臣权势最大时,就算是一品勋臣道左相逢,也需引避。而百官中唯有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尚书,可以在礼数上分庭抗争。

    不过这也并非是绝对,如张居正,严嵩当首辅时,吏部尚书见了这几人,也必须是要乖乖下马避让的。

    历史上,孙丕扬为吏部尚书正好道旁遇到内阁大学士张位,孙丕扬为表示客气,下轿在道旁作揖,而张位坐在轿子拿把扇子遮脸,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扬长而去。

    于是孙丕扬怒了,在任上拼命搞张位,闹成了吏部与阁部不和。

    这就是没下马避轿惹来的锅。

    阁老说完,到了吏部尚书出行,大九卿尊官以及翰林,让道驻马,而其余大小官员要么引避,要么跪道,就算是科道官员那么牛逼,也必须老老实实地跪道。

    由此可知,身为堂堂翰林,只需避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至于其他官员路上见了,只要于道上遥遥拱手就算尽了礼数了。

    于是林延潮就这么坐着马车,顺风顺水的就这么前往皇城。

    路上也没遇到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大轿,也是在这上班高峰期,阁老和吏部大佬的轿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