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林延潮的奏章,当作请罪辞官奏章来看的。
毕竟没有几个官员这么大胆,敢在言官弹劾下自辩的。自辩的后果,就是遭来更多的弹劾。通政司属吏将林延潮奏章拿到公厅,当众启示,自有官员节写副本。
第一位看得官员通读,不由仰天长叹,所谓华国文章,也不过如此了。
通政司其他官员,吏员听了这等赞美之词后,不由诧异,林三元文宗之名,天下皆知,大家心想林三元又写出什么好文章了?
于是众人都放下手头之事来看。
读过奏本之人,无不拍案叫绝,引得越来越多官员来看。
几名官员们一并伏案而读,记性好的,当场咏句背诵,记性不好,当堂抄录在纸张上,抄录好,又借他人抄录,如此一传十,十传百。
奏章递文书房后,司礼监后也是如此。
从通政司到文书房,到司礼监,林延潮的奏章转了一手,又一手,众人辗转之间,爱不释手。
无论是官员,还是太监都是争相读之,人人传抄。
最后通政使倪光万一句概之。
昔日有人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今日又加一句,读林三元《自陈表》而不唏嘘者,其人必无志。
众官员听了后,一致觉得倪光万这句话,可以为定论。
唏嘘比堕泪虽逊之一筹,但这一句也是承认林延潮的自陈表,可以与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这等千古名篇,可以一较长短了。
当然林延潮的奏章,上呈给天子之前,已是由不知多少人看过。
值乾清宫太监张诚将奏章呈给小皇帝道:“陛下,司礼监将今日奏章送来了。”
小皇帝看着如小山般的奏章,不由扶额道:“先放在一边搁着。”
张诚道:“陛下,其中有林三元上的奏本。”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